[发明专利]灰树花仿生栽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3107858.X 申请日: 1993-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31741C 公开(公告)日: 1996-05-08
发明(设计)人: 纪天保;赵国强;于田;王世远;李瑞兰;徐宝勤 申请(专利权)人: 迁西县实用菌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唐山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赵述之
地址: 064300 ***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灰树花 仿生 栽培法
【说明书】:

灰树花学名贝叶多孔菌(Polyporus frondosus),又名栗蘑,还有“叶齐果菌”、“千佛菌”、“舞茸”(日本)等别名。本发明就是仿照灰树花的野生环境创造的能使灰树花人工栽培获得高产的一种方法。同时,本方法也适用于平菇、灵芝等其它食、药用菌的栽培。

目前已有的灰树花栽培方法,为传统的袋栽法,其子实体(食用部分)矮小,生物转化率小于40%,产量很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灰树花子实体长得大,产量高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具体做法是:将灰树花原种转接在栽培培养基上培养菌核,培养基的重量配比为阔叶树木屑30—72%,棉籽皮10—70%、蔗糖1—2%、石膏粉1—2%,培养菌核的温度为23—28℃,湿度55—65%,弱光,菌核培养好后破袋培养子实体,在菌核周围及菌核缝隙添加泥土、砂石或杂草,培养条件是温度18—30℃,空气湿度80—100%,光照为较强的散射光,空气新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子实体单株大,产量高,一般单株重为2.5—4kg,最小0.6kg,最大7kg。

2、生物转化率高达100—150%,为传统栽培方法的3—4倍。

3、子实体肉质脆嫩爽口,香味浓。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菌核培养基的配方:

 栗木屑    棉籽皮    蔗糖    石膏粉   料∶水例1    42        56        1        1     1∶1.5例2    72        26        1        1     1∶1.5例3    52        44        2        2     1∶1.5例4    30(橡木屑)68        1        1     1∶1.5

栽培方法:

先用塑料袋在室内培养菌核,然后破袋栽培菌核,并在菌核周围布置近似野生环境。用塑料袋在室内培养菌核,是按上述比例配制好后,定量装入塑料袋中,经灭菌、接种等过程培养菌核,即菌丝体。这段时间在室内进行,室内湿度控制在60%,温度25℃,弱光照,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菌丝长满袋后,将菌核移植到栗树林下或田园内,然后在菌核周围及缝隙添加泥土、砂石、栗花或杂草,用覆盖或悬挂湿草帘或湿秸杆帘或麻袋片等保持湿度在85%左右,用火暖、电暖、气暖、太阳能等方法升温,温度控制在23℃左右,用秸杆帘遮光,用散射光照,光照强度为200—1000勒克司。

用迁研1等菌种,按上述方法培养的结果,1993年6月8日采摘后,实测子实体最大的直径为62cm,高25cm,重7k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迁西县实用菌研究所,未经迁西县实用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78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