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制内分级式振动磨无效
申请号: | 93107911.X | 申请日: | 199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72C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世礼 |
主分类号: | B02C17/14 | 分类号: | B02C17/14;B02C23/10;B02C23/24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元刚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制 分级 振动 | ||
本发明属于一种物料的粉磨、分级装置,主要涉及一种强制内分级式振动磨,用于矿物原料的细磨、超细磨、微粉碎,并将合格的成分从粗粉中分离出来。
日本平3-146181公开的振动粉碎分级装置是一种由内筒和外筒组成的环形粉碎室,其开口由下到上逐步增加,组成一个自然分级空间,环形腔的底板有进气小孔,物料在包容粉磨介质的环形粉碎腔被粉磨,从下部的小孔进入气流,物料在由小到大的环形断面被分级,合格的成分由排料口排出;其粉磨上部为开口,当介质翻滚运动到上部开口位置时,形成介质的无压自由流动,使介质之间的磨矿作用减弱,形成一个磨矿的低能区,磨矿效果变差。
利用上升气流对颗粒的粘性力与重力达到平衡建立分级点,众所周知的原因只能达到10~0.1mm的分级范围且分级精度很差,难以实现细磨、超细磨、微粉碎、超微粉碎深加工中的分级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强制内分级式振动磨,并将粉磨与分级结合起来,较好地实现细磨、超细磨、微粉碎、超微粉碎深加工中的分级作业,从而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完成发明任务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有粉磨部,并在粉磨腔壳体下部设置主要由激振器及弹性元件、传动部分组成的激振系统;包容介质和被粉磨物料的粉磨腔其断面是一个两侧壁从下部逐步向上扩展、而后又逐步缩小的内凹曲面,该曲面在上部留有与选粉部相通的通道,粉磨腔的下部剖面为从下到上逐步缩小的凹曲面;从而使介质和物料在粉磨腔内处于一个等压粉碎场;选粉部设置在粉磨腔上部且与粉磨腔上部通道相通。
本发明的环形粉碎腔断面采用曲面、上部采用渐缩口布置形式,下部同样采用渐缩形式布置且与带孔的内凹面正锥相组合,使介质和物料在粉磨腔内处于一个等压粉碎场,消除了各部分的低能区,特别是上部渐缩口的加压流动,使介质和物料在此向外流动时形成加压翻滚,加大了介质和物料间的磨矿作用力,提高了磨矿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提高产量10-20%,选用不同形式的强制式选粉机作为选粉部,改变振动参数和磨介尺寸、磨机通风量可获得不同细度范围的产品,与细筛网联合可获得50-100μm的细磨产品,与流过式选粉机组合可获得200目占70%的细粉,与扁平式叶轮选粉机组合可获得0.5~50μm范围的细粉,与倒锥形叶轮选粉机组合可获得5-150μm的细粉,与双锥式选粉机组合可获得20-74μm的细粉。
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结构加以具体描述;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粉磨部介质和物料的流动状态图。
附图3为加压流动原理图。
附图4a为介质在垂直面的流动示意图。
附图4b为介质在水平面的流动示意图。
附图5为内凹面正锥示意图。
附图6为采用激振电机时的示意图。
附图7a为粉磨腔内凹面的第一种形状示意图。
附图7b为粉磨腔内凹面的第二种形状示意图。
附图7c为粉磨腔内凹面的第三种形状示意图。
附图7d为粉磨腔内凹面的第四种形状示意图。
附图7e为粉磨腔内凹面的第五种形状示意图。
附图7f为粉磨腔内凹面的第六种形状示意图。
附图8a为粉磨腔水平断面为六角形的示意图。
附图8b为粉磨腔水平断面为椭圆形的示意图。
附图8c为粉磨腔水平断面为圆形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世礼,未经张世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79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质量流量计
- 下一篇:模压透镜的方法和模制透镜的模具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