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锈涂料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3108009.6 申请日: 1993-07-07
公开(公告)号: CN1033923C 公开(公告)日: 1997-01-29
发明(设计)人: 左藤博 申请(专利权)人: 左藤电机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23F11/00 分类号: C23F11/00;C09D5/08
代理公司: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范明娥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防锈 涂料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耐蚀涂料,该涂料用于抑制诸如线圈芯板等钢铁材料的腐蚀,并且用于白铜(German silver)(镍银)的防锈。

作为这种类型的防锈涂料的实例是本申请人以前建议的、描述于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61-47968中的。

该现有技术涂料是一种防锈涂料,该涂料对100~1000份液体醇,即乙醇或甲醇,分别含有0.5~2份水、0.2~0.6份亚硝酸盐、即亚硝酸钠或亚硝酸钾和0.1~3.0份三丙胺;以及还有一种涂料,对于100~1000份液体醇、即乙醇或甲醇,分别含有0.5~3份水,0.2~0.6份亚硝酸盐、即亚硝酸钠或亚硝酸钾,0.1~2.0份三丙胺,和0.1~2.0份三丁胺。

尽管上述现有技术表明涂料在其生产后约一年有可喜的防锈效果,但是在生产后约一年零三个月后,有窄三叉径向(narrowtrifurcated radial)沉淀物沉积,并聚集在液体储瓶的底部,而使防锈效果减退。所以,很清楚当用这种防锈涂料涂层在极细管道的内壁时,现有技术防锈涂料就会有因上述沉淀物而引起这些管道内壁堵塞的问题。

尽管上述沉淀物的组分尚未确定,但可能是由于在其芯上的有亚硝酸盐的三丙胺、三丁胺等的促使下,亚硝酸盐的以三叉径向方式滋长和沉淀的结果所致。

总之,在经过约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过程后,上述现有技术的防锈涂料的防锈效果就变坏。此外,当廉价的甲醇用于现有技术的防锈涂料中时,由于其蒸发造成环境污染,而甲醇对人也特别有害,因而现有技术防锈涂料也有必要使用无毒但很贵乙醇的问题。

为了消除上述每一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锈涂料,该涂料能够在其生产后的长时期过程中保持防锈作用;而且既价廉又能大量供应。

本发明上述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在20~100ml水中溶解1.0~4.0g亚硝酸盐诸如亚硝酸钠,加入并溶解1~5g次氮基三乙醇胺,与1000ml异丙醇混合,加入并混合1~5g的三正丁胺。

关于按照其作用而限制每个组分的理由如下:虽然异丙醇用作稀释剂,但它的快干性能和渗透扩散性可作为本涂料的性能。虽然水溶解亚硝酸盐,当对1000ml异丙醇来说水量等于或少于20ml时,亚硝酸盐的溶解就困难。此外,当水量等于或超过100ml时,pH随时间而下降,导致乳化状的混浊。

亚硝酸盐用于防锈。当亚硝酸盐的量等于或小于1.0g时,防锈作用降低:此外,当亚硝酸盐的量等于或大于4.0g时,则干燥时,涂层部分结晶而形成白色,并在高湿度下潮解,这样使它不受欢迎。

虽然三正丁胺既可用于防锈又可用作抑制剂,但要求其用量是在1~5份范围内。

次氮基三乙醇胺能防止亚硝酸盐以上述三叉径向方式生长和沉淀。

以下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方案:

方案1

(1)在室温下将2克亚硝酸钠混入20毫升水中,搅拌使其溶解(试料1);

(2)在室温常压下,将4克次氮基三乙醇胺加入上述试料1中,并混合(试料2);

(3)在室温常压下,将1000毫升的异丙醇混入试料2中,随后加入4.5毫升的三正丁胺,混合后得到本发明防锈涂料。

在本方案中,将冷轧钢片抛光到发亮,用上述防锈涂料涂敷并干燥。将1滴(0.05毫升)指示剂(0.1克铁氰化钾(赤血盐)溶于2毫升水中)滴到涂层的钢片上。因为没有反应,将上述钢片表面用小刀刻划。然而在此情况下也没有反应。

在未处理的钢片上进行了同样的试验,在50秒钟后形成明显的斑点,这表明已经发生离子化(16℃,61%)。

将按照方案1的防锈涂料以喷雾和浸渍方式施于铁芯单板、纯铁薄板、棒状表面;白铜薄板和铜薄片的表面上,结果形成一层0.1~0.5微米的防锈膜,在将上述材料在高温下、在恒温的高湿度气氛中、在温度49℃±1℃和相对湿度为95%的恒湿度浴中放置四个月后,研究其尖锐部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宏观和微观观察下,在防锈膜上没有形成锈斑或裂纹。此外,该防锈涂层膜并不从底材剥落,除非用小刀刮去。

再者,虽然在此情况下也进行了成锈指示剂试验,使用0.1克铁氰化钾(赤血盐)和2毫升水的混合溶液,但没有观察到指示剂反应,因此,确证了有完美的防锈效果。

此外,在生产后立即和经过二年后,上述防锈涂料在整个涂层部分上保持无色和透明状态,并且在该期间在化学上和物理上是完全稳定,并不形成混浊、沉淀、游离物质等。

方案2

(1)将1克亚硝酸钠混入70毫升的水中,搅拌使其溶解(试料1);

(2)在室温常压下,将1克次氮基三乙醇胺加入上述试料1中,并混合(试料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藤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左藤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8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