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灯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108044.4 | 申请日: | 1993-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04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16 |
发明(设计)人: | 松泽茂夫;柿沼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41/29 | 分类号: | H05B41/2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付康,叶恺东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灯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灯控制装置,它有一振荡电路,用以根据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来对荧光灯进行照明控制。
迄今所用的荧光灯的两端装有灯丝,并有一由荧光灯构成的负载电路,其中包括灯丝、连在灯丝间的一个电容、和一个与灯丝串联的扼流线圈,且其中根据振荡电路输出频率把一具有预设频率的电压加在负载电路上,因而使灯丝被预热且灯丝之间发生放电,所以有光发出。
图2显示了振荡电路输出频率f与流过负载电路的电流I之间的关系(f-I特性)。当荧光灯正常发光时,输出频率f和灯管电路I之间的关系基本是线性的,如图2中a段所示;即灯管电流I随输出频率f增加而降低。然而,当灯丝之间无放电发生时,电容、扼流线圈、和灯丝电阻就串联在一起,因而表现出由图2中b段表示的f-I特性,其中电流在谐振频率f0达到最大值。
在正常状态下,振荡电路在一离开谐振频率f0的基频f1(周期T1)下点亮荧光灯。然而当荧光被熄灭或改变时,为使负载电路中流过较大的灯管电流以自动地再点亮荧光灯,在调节电路中作出这样的安排:将输出频率每隔一预设周期T3(例如4微秒)调节到比基频f1更接近谐振频率f0的频率f2,如图3所示。通过进行这样的调节,当荧光灯处于点亮状态时,灯管电流I在执行调节期间比较小,如图4所示。然而当荧光灯处于熄灭状态时,灯管电流I变大,如图5所示。靠此时提供的较大灯管电流,灯丝被预热,并产生了放电,所以荧光灯被自动地重新点亮。
然而,由于预热电流如上所述地流过灯丝,灯丝受到老化损害,即它逐渐升华和变细,最终导致荧光灯不能正常点亮。在荧光灯寿命这样终止时,仍有电流流过负载电路,因为灯丝还没有断。然而,荧光灯不能再点亮,即使作了上述调节也不行;或者是当它点亮时就立即熄灭。这样,每次进行调节时,都有很大的灯管电流流过荧光灯。如果这种情形持续时间长,就会出现扼流圈不正常升温,或者发生象荧光灯在其寿命终止时,不停地亮和灭这样对照明装置而言不良的现象。当荧光灯较暗时,这种现象就变得更严重。
特别地,当点亮大量荧光灯时,当一个荧光灯寿命结束时,所有荧光灯都得熄灭以保护电路;或者若想关闭寿命结束的荧光灯,就必须给每个荧光灯装上一检测电路。
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某种原因或其它原因,供电电压降低,使加在振荡电路上的电压降低时,就会导致振荡电路不稳定,并产生异常振荡。
本发明要解决常规技术中上述问题而本发明的一个目标就是提供一种荧光灯控制装置,用此装置能探测荧光灯的寿命结束状态,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标,提供了一种荧光灯控制装置,荧光灯包括:一个负载电路,其中有一个两端装有灯丝的荧光灯、一个接在两端灯丝之间的电容和一个与灯丝串联的扼流线圈,还包括一个振荡电路、一个用以将一基于振荡电路输出频率的频率的电压加到负载电路上的输出电路、以及一个用以以一预定周期把振荡电路输出频率调制到负载电路谐振频率附近的调制电路;此荧光灯控制装置包括:一个灯管寿命检测电路,它由用以检测流过负载电路的灯管电流的电流检测装置构成;一个整流电路,用以对电流检测装置的输出进行整流;以及一个检测电路,用以接收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以检测在调制电路对振荡电路输出频率进行调制期间输出电压的升高。
即使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被调制电路调制到谐振频率附近,当荧光灯正常点亮时,如图4所示的灯管电流也变得较小,但当荧光灯被熄灭时,灯管电流如图5所示反而变得较大,因此灯丝被预热以进行放电。当荧光灯受到老化损害时,就会出现如下情况:即使在执行调制时,较大电流流过负载电路,荧光灯也不亮,或者荧光灯点亮后立即熄灭,这时图5所示情形就会持续较长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荧光灯控制装置,流过负载电路的灯管电流由灯管寿命检测电路中的电流检测装置来检测,且整流电路对检测电流进行整流并给检测电路提供经速流的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升高,并检测执行上述调节时产生的大电流。如果能检测到调制期间产生的大电流,则当此大电流在诸如一预定时间周期内能被连续检测到时,就可检测到荧光灯的寿命终止状态,从而能采取适当防范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8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