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全息治疗笔(表)无效
申请号: | 93108360.5 | 申请日: | 199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43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国;赵德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文国 |
主分类号: | A61N1/32 | 分类号: | A61N1/32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发,刘刚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全息 治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掌骨侧穴位刺激电子全息治疗笔或一种肘部穴位刺激电子全息治疗表。
我国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于80年代创立了全息胚学说,其基本要点是人体的各长骨节肢、掌骨、指骨都是身体成比例的缩小,过去通常是根据身体不同器官疾病,在相应的全息反应点上,采用传统的针灸、按摩技术,这种疗法虽然效果显著,但仍然存在着患者比较痛苦、难以为老人、妇女、儿童以及体弱者所接受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子全息治疗笔(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电子全息治疗笔是由作为电路正极的轴销将电池筒与电路筒可旋转地连接成笔杆形式,其特征在于:
电路为振荡电路,
安装在电池筒内壁的导片的一端可与电池压帽簧片接触,另一端可与电路负极的弹子触头接触,
电路输出极作为探针由笔头中央引出,
显示电路工作状态的发光二极管安装在电路筒壁的孔形窗口处。
电子全息治疗表是由安装在表壳内电路及二块串联钮扣电池组成的,其特征在于:
电路为振荡电路,
电路输出极作为探针由表壳背面引出,
压电橡胶开关由表把引入,
作为工作状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安装在表的中央处。
电子全息治疗笔(表)的振荡电路是由互补型三极管T1(NPN)、T2(PNP)组成,三极管T1的基极b1经电阻R2与电源E的正极相联,集电极c1与三极管T2的基极b2相联,三极管T2的发射极e2与电源E的正极相联,集电极c2经电容C耦合接至三极管T1的基极b1,经变压器L耦合至探针输出,发光二极管LED与电阻R1串联跨接在电源E二端。
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为500-800KHz,变压器的变比为15-20。
这种电子全息治疗笔(表),简单易学,使用方便,不必象传统针灸按摩那样要熟记三百多取穴穴位,疗效显著,不仅对急性病、热性病有效,而且对慢性病、寒症更有明显疗效,与针刺、指压强刺激相比,使用电子全息治疗笔(表),病人无痛苦之感,又可以自我治疗,便于推广应用。
图1为人体全息胚图谱
图2为电子全息治疗笔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子全息治疗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振荡电路图
图5为电子全息治疗笔操作示意图
图6为电子全息治疗表操作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
电子全息治疗笔是基于掌骨侧全息反应点理论设计的,电子全息治疗表是基于肘部全息反应点理论设计的。
参照图2,在电池筒3中装入二节1.5V的7号电池2,拧紧电池压帽1,电池压帽1中的簧片与安装在电池筒3内壁的导片4的一端相接触,电池2的正极紧压在正极轴销5的顶部,电路筒12借助正极轴销5与电池筒3可旋转地连接,在电路筒12内安装有电路块13,发光二极管LED被安装在电路筒12的窗口9处,电路的二个输出极11作为探针由笔头10中央孔中引出,紧压在电池筒3内壁的导片4上的弹子触头6通过压缩弹簧7与电路块13的插孔8接触,电池筒3可以绕着正极轴销5相对于电路筒12旋转,每旋转180°,接通或断开电路,作为平恒定位用的弹子触头14和压缩弹簧15分布在与弹子触头6和压缩弹簧7对称的位置上。
参照图3,在表壳4内安装有电路块8以及二块串联的钮扣电池1,电路块8的输出极10作为探针由表壳4的背面引出,发光二极管LED位于表蒙玻璃12下方表的正中央部分,开关按钮6通过销轴7按动压电橡胶开关5接通或关闭电路,钮扣电池压簧9将二个钮扣电池1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文国,未经吴文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83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