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燃壳体防雹增雨火箭弹无效
申请号: | 93108388.5 | 申请日: | 199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58C | 公开(公告)日: | 1996-06-05 |
发明(设计)人: | 姚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钢丝厂 |
主分类号: | F42B12/76 | 分类号: | F42B12/76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显文 |
地址: | 3365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燃 壳体 防雹增雨 火箭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燃壳体防雹增雨火箭弹。
目前,国内外公知的防雹增雨火箭弹壳体,均为金属或玻璃钢等不可燃复合材料制成,弹体残骸落到地面,容易造成伤人砸物和火灾等不安全事故。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物残骸的可燃壳体防雹增雨火箭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燃壳体防雹增雨火箭弹包括尾翼1、堵盖2、金属喉衬3、壳体4、聚氯乙烯推进剂5,发动机点火具6、端面药(二级装药)7、降温剂8、连接体9、延期点火具10、弹头壳11、焰剂药柱12和可燃喷管13,本发明的特征是:可燃壳体4采用增强材料和可燃粘接剂制成,增强材料为粘胶强力丝或玻璃纤维丝编制而成,可燃粘结剂由35~50%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2~5%的2—乙基4—甲基咪唑、4~10%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0~40%的高氯酸铵、1~3%的醋酸铜、2~10%的铝粉混合组成,增强材料与可燃粘结剂之比为1∶2~3,可燃喷管13由高温碳碳复合材料及可燃复合材料制成,金属喉衬由钢材制成,厚1~2毫米,表面镀铬,耐高温碳碳复合材料由碳素纤维丝和环氧树脂耐高温胶合成,耐高温胶由48~50%6101环氧树脂、4~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的2—乙基4—甲基咪唑、38~44%二氧化钛混合而成,可燃喷管的内表面先用耐高温碳碳复合材料成型一层0.5~1毫米厚度的耐热层,然后外表面再与可燃壳体一起缠绕成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焰剂药柱是直接压入弹头而成型,具形状为等燃层内燃圆孔型。端面药(二级装药)是由8.6~12%的聚氯乙烯、12~14%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5~62%的高氯酸铵、15~18%的铝粉、0.2~0.5%的三油酸甘油酯、0.3~0.5%的硬脂酸钙混合浇铸成型,延期点火具是由电点火头、连接体、普通导火索、扩焰剂组成,延期要求5.5±1秒,点火能量为100%点着焰剂,降温剂由15~30克的卤代烷等材料制成,可使可燃壳体燃烧后的残骸温度降到150℃以下,聚氯乙烯推进剂与端面药用环氧树脂斜面胶接,发动机点火具由双电点火头、壳体、高能点火药组成。
本发明的可燃壳体防雹增雨火箭弹播散范围大,防雹增雨效果好,壳体采用可燃复合材料,在离地面800米以上高空,燃烧成无伤害性残骸,适合于人口稠密地区防雹增雨,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有广泛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为可燃壳体防雹增雨火箭弹结构图。
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可燃壳体防雹增雨火箭弹是由尾翼1、堵盖2、金属喉衬3、可燃壳体4、聚氯乙烯推进剂5、发动机点火具6、端面药(二级装药)7、降温剂8、连接件9、延期点火具、弹头壳11、焰剂药柱12,可燃喷管13组成。
先在芯棒模上套入金属喉衬3,然后在芯棒模喉部表面缠绕固化一层0.5—1毫米厚的耐高温碳碳复合材料,再在整个芯棒模外表面缠绕涂有可燃粘结剂的无碱玻璃布,使可燃喷管13与可燃壳体4形成一个整体,经150℃固化4小时后,退出芯棒进行车修,制成合格的可燃壳体4,可燃壳体4内表面用甲苯清洗后,在其内部均匀涂上一层过渡药,再放入真空浇铸罐内,将配制控匀的聚氯乙烯推进剂5在真空度10毫米汞柱的条件下,浇铸到可燃壳体4内,经140℃固化2小时制成装药发动机,将200克焰剂药柱12直接压入弹头壳体11内,将配制捏匀的含铝粉聚氯乙烯推进剂在真空10毫米汞柱1的条件下,浇铸端面药(二级装药)7,经140℃固化2小时后成型,将装有双电点火药头和高能点火药的发动机点火具6用环氧树脂胶与聚氯乙烯推进剂5粘结,将端面药(二级装药)7用环氧树脂胶粘入发动机的端部,再将装有降温剂8和延期点火具10的连接件9用环氧树脂胶和止动螺钉把装有焰剂的弹头与装有聚氯乙烯推进剂5的可燃壳体发动机连接为一个整体,再用环氧树脂将堵盖2粘入可燃喷管13扩张段内,最后用环氧树脂胶和止动螺钉将尾翼1固定在发动机的尾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钢丝厂,未经江西钢丝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83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氟代乙基喜树碱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碳酸锶及碳酸钡粉料的造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