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带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109047.4 | 申请日: | 1993-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30C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07 |
发明(设计)人: | 北川直人;大森清生;清家孝哉;大森宏次;山崎雅之;佐藤博明;大石均;铃木正史;吉冈修;荒木泰博;泽田弘;桥本和;小林秀峰;内野周三;佐藤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钢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1D9/573 | 分类号: | C21D9/573;C21D1/66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恺东,王忠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冷却 装置 | ||
1、一种金属带冷却装置,它是将金属带卷绕在1个以上的冷却辊筒上,并调整上述金属带和各个冷却辊筒接触长度的滚筒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气体冷却装置和气体调整装置,上述的气体冷却装置有隔着金属带、与上述冷却辊筒对着地设置的、辊筒长度比两个以上金属带的宽度窄的喷头,同时这些喷头是做成能在冷却辊筒的移动方向上自由移动的,并且这些喷头中至少一个喷头能在辊筒长度方向自由移动的结构,上述的气体调整装置是能调整各个喷头内部的冷却气体压力或气体流量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喷头的喷嘴是用那种做成大致与金属带生产线垂直方向上形成的窄缝形的并且使它们在生产线方向上排成一列地设置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喷嘴的内侧边缘的断面是成R状或斜面状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喷嘴是向外部突出状的。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2个喷头,并分别配置在金属带宽度方向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3个喷头,其中一个配置在金属带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上,剩下的2个配置在金属带宽度方向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冷却辊筒,并设置3个至少与上述辊筒中的最初的冷却辊筒对着的喷头,其中1个喷头配置在金属带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剩下的2个配置在金属带宽度方向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冷却辊筒,其中,至少对前区的冷却辊筒设置3个喷头,1个配置在金属带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上,剩下的2个配置在金属带宽度方向的两侧,同时对后区的冷却辊筒配置2个喷头,并分别配置在金属带宽度方向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与最初的冷却辊筒时着的喷头在生产线上的金属带和冷却辊筒开始接触时,就从等待避开的缩回位置向着和金属带接近的方向移动,而且从接触时开始,当冷却辊筒的压入量增加时,移动喷头,使其与金属带的间隔距离保持一定,在金属带与冷却辊筒不接触时,使喷头移动,直到上述的缩回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配设多个冷却辊筒时,除了一些至少与最初的冷却辊筒对着的喷头以外,其它喷头被设计成在辊筒最大压入量时喷头长度为最大,并在生产线上的金属带和该冷却辊筒开始接触时,从等待避开的编回位置向着与金属带接近的方向移动,然后即使这个冷却辊筒的压入量增大时也不移动,而且在金属带和该冷却辊筒不接触之前就使喷头处在上述的缩回位置上等待避开。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配置多个冷却辊筒时越是前区的冷却辊筒其辊筒压入量越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配置多个冷却辊筒的场台下,越是前区的冷却辊筒其辊筒压入量越大,同时,对于与这些冷却辊筒对着的喷头,越是前区的喷头,把它的气体喷射的冷却量取成越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辊筒筒体长度方向有多个喷头时,使这些喷头在冷却辊筒移动方向上的移动量各不相同,从而使各个喷头与冷却辊筒之间的间隔在辊筒筒体长度方向上也不一样。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位于金属带两侧的而且在辊筒长度方向连接着的多个喷头本体构成的上述喷头,具有把上述连接着的喷头本体在金属带移动方向上细分的多个段,同时使喷头的各个喷嘴口位置在上游和下游段设计成在辊筒长度方向上错开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位于金属带两侧的而且在辊筒长度方向连接着的多个喷头本体构成的上述喷头是,把分别设置在上述连接着的各个喷头本体上的喷嘴口位置处在相邻喷头本体之间地在金属带移动方向上错开地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带冷却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冷却辊筒和金属带接触之前,使该金属带的张力提高,从而使接触时的形状稳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钢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钢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904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和其盐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手提电动刻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