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蓍草制剂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3109211.6 | 申请日: | 1993-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32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美兰;黄黎;李曼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仲德,关松寿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蓍草 制剂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植物蓍草有效医药成分的提取,其制剂以及它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蓍草系菊科植物(Achillea.alpina.L)已收入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民间用作治疗多种炎症及某些细菌感染的中药。但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不明确,因而服用量大,不能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在临庆上应用。现有的抗菌素药剂易产生过敏反应和抗药性,尤其不适宜妊娠期妇女使用,因此亟需开发新的治疗细菌感染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确认著草的有效医药部位及其有效成份,并提出著草有效成份的提取方法,以提供一种可供临床广泛应用的中药制剂,以及该制剂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该药无药物过敏现象,以及其它抗菌素之副作用,尤适用于孕妇及对其它抗菌素产生过敏或耐药性,及出现毒副作用之患者。
为了使蓍草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发明对蓍草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提取工艺及制剂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反复试验。研究和试验说明,蓍草的有效成分是包含各种水溶性有机酸的著草总酸;蓍草的有效医药部位是蓍草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并提供中药著草总酸的提取方法和制剂工艺如下:
a、将蓍草植物干燥的地上部分切成短咀(约3厘米长),水煎两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二次滤液,醇沉,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生药∶水(1∶1)。
b、将上述药液通过717强碱离子交换树脂后,收集药液和洗脱液。
c、将经b工艺提取过的药液,再通过330弱碱离子交换树脂,弃去药液,收集洗脱液,用蒸馏水洗至无色及用稀盐酸5倍量冲洗。
d、将上述二次(b、c)洗脱液合并,用NaOH调至PH值为2-6,浓缩至干膏。
e、将上述干膏过20目筛,装于胶囊中,成为著草总酸胶囊。(简称蓍草胶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取工艺不用有机溶剂、成本低廉、安全有效,提取和制剂工艺均十分简单,适合于药厂大规模生产。试验表明,蓍草的有效成分是包含多种水溶性有机酸的蓍草总酸,它主要存在于蓍草干燥的地上部位。药理实验表明,蓍草总酸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显著抑制由豆油透发小白鼠耳朵炎症,组织胺所致大白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多,明显抑制酵母性足肿胀的发展。此外还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和一定的镇静作用。
临床观察表明,蓍草胶囊剂对多种感染性疾病有效,如对尿路感染、口腔科颌面部炎症、咽喉部急性炎症共371例,有效率为87.1%,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273例作为对照,有效率为86.4%,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别,在临床应用中没有发现毒副作用。现将临床观察资料汇总如下:
一、病例选择:按全国公认之标准进行病例选择。全部病人均为附合诊断标准之门诊患者,371例患者中有男患者111例,女患者260例;其中哺乳期妇女2例,妊娠妇女6例,儿童1例;年龄4-67岁。病种包括急慢性尿路感染137例(急性80例,慢性57例);咽喉部炎症104例(其中包括急性扁桃腺炎59例,急性咽夹炎39例,急性会厌炎4例,咽部多发性复发性溃汤2例);颌面部牙源性炎症130例,(其中包括急性智齿冠周炎60例,急性智齿冠周脓肿21例,急性牙槽脓肿28例,急性牙周脓肿8例,牙周炎6例,牙槽骨膜炎3例,根周炎3例,溃疡性牙龈炎1例)。对照组273例患者男125例,女148例,年龄10-71岁。
二、治疗方法:著草胶囊每一粒胶囊含蓍草总酸0.33克。根据病情不同,每日剂量为6-16个胶囊,分3-4次口服。仅有2例迁延不逾之尿路感染患者曾用至18-20粒/日,服药期间,全部病例均不并用其它抗菌药物,但高热者须佐用退热药等其它药物。颌面部牙源性炎症仍须按常规进行局部处理。对照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呋喃坦啶、庆大霉素、吡哌酸、四环素等。部分慢性病人疗程在20天以上。
药物组及对照组用药疗程:尿路感染以7-20天为一疗程。咽喉部炎症以3天为一疗程。颌面部牙源性炎症3-6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一疗程治疗后,症状及体症消失,客观检查转阴。
好转:经一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体征及客观检查有所好转。
无效:经一疗程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客观检查均无好转,而需改用其它药物治疗。
四、疗效分析:
Ⅰ、总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9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纯棉超麂皮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全蜗牛营养提取液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