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氰基丙烯酸酯毫微囊无效
申请号: | 93109466.6 | 申请日: | 199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26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道澄;徐梁;杨彩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道澄;徐梁;杨彩哲 |
主分类号: | B01J13/14 | 分类号: | B01J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乳液聚合 法制 备氰基 丙烯酸酯 毫微囊 | ||
本发明属毫微囊制备新工艺
α-氰基丙烯酸酯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已用于外科临床。将它制成毫微囊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一定的组织靶向性,可生物降解性及缓释性等特点,特别是其毫微囊可不被胃液破坏,而被肠道降解吸收的特点,可望作为口服胰岛素药物的良好载体,九十年代国外已开始临床试用,其经济前景十分可观。目前用界面聚合法所制α-氰基丙烯酸酯毫微囊对脂溶性药物包裹率较高(可超过50%),但制备工艺复杂,产率不高且需大量有机溶剂,难以大规模生产。对水溶性药物采用乳液聚合法生产毫微囊,其包裹率较低,最高不超过50%。因而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本发明改进了传统的乳液聚合法,使得水溶性药物的α-氰基丙烯酸酯毫微囊的包裹率大大提高,尤其对胰岛素的包裹率达到89%。工艺简单易行,从而使水溶性药物α-氰基丙烯酸酯毫微囊较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可能。
本毫微囊配方如下(均以重量计)
表面活性剂 0.1~1%
水溶性药物 0.02~0.1%
α-氰基丙烯酸酯 0.5~3%
其它添加剂 0.1~0.5%
去离子水 92~98%
[实例1]取去离子水40~80ml,加入0.1~0.5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0~30℃,高速搅拌下加入胰岛素针剂2~3支(每支400单位),用稀盐酸调节溶液pH值为1~5,加入0.05~0.1克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反应20~50分钟,制成种子溶液,按配方比例将剩余单体逐滴加入,反应1~2小时,过滤浓缩,透析,即可得到浓度0.5~2%的胰岛素毫微囊胶体溶液。经分光光度法及同位素标记法测定,包裹率可达89%。电镜照片测定结果其粒子大小均匀,直径为100±10nm(见图1)。SD大鼠口服24小时后,其全血血糖明显下降(从33.3mmol/L降至2~3mmol/L),120~144小时后又恢复高血糖。说明该毫微囊能使大鼠血糖大幅度下降(见图2),毫微囊未被胃液破坏,可被肠道吸收。因此可望制成胰岛素口服制剂,使广大糖尿病患者免受注射的麻烦,因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实例2:去离子水40~80ml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1~0.5克,0~30℃高速搅拌下加入50mg柔红霉素,用稀盐酸调节溶液pH值为1~5,再加入0.05~0.2克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反应30分钟,制成种子溶液。按配方比例将剩余单体逐滴加入,反应30~70分钟,透析。即得到0.5~2%的柔红霉素毫微囊,经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囊率达68%,经动物实验表明,与柔红霉素相比,柔红霉素毫微囊的毒性明显降低,抑瘤效果有所提高。药物作用时间比原来提高近20%。
本发明工艺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首先制备种子溶液,由于种子微球对水溶性药物及胰岛素的吸附作用,使得药物与胰岛素富集于种子微球上,再加入剩余单体在种子微球上聚合,包裹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其乳胶的稳定性,均匀性有所提高。应用此工艺制成了顺铂、阿霉素、柔红霉素及胰岛素等系列α-氰基丙烯酸酯毫微囊,与传统乳液聚合法相比,其包裹率均有较大提高,并成功地制得了顺铂毫微囊。显示出该工艺特有的广泛性与巨大的市场潜力。
对附图的说明:
图1 为胰岛素毫微囊电镜负染照片(放大50000倍)
图2 为口服胰岛素毫微囊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n=4),纵坐标为血糖(mmol/L),横坐标为时间(天),-o-为胰岛素毫微囊动物实验结果,-·-×-·-为游离胰岛素动物实验结果,-·-为缓冲液对照动物实验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道澄;徐梁;杨彩哲,未经吴道澄;徐梁;杨彩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9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