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锶-稀土精炼变质剂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3109473.9 | 申请日: | 1993-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46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淑芬;蒙进;齐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石家庄铝厂井陉分厂 |
主分类号: | C25C3/36 | 分类号: | C25C3/36;C22C21/00;C22C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长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桂珍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 精炼 变质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属于铸造铝合金用铝-锶-稀土精炼变质剂的生产工艺。
目前,在铸造铝合金工业上,人们普遍采用的都是原始的钠盐作变质剂,变质前用六氯乙烷精炼,精炼后扒楂、静止5-10分钟后,进行变质处理,这是熔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步工序。虽然六氯乙烷和三盐精炼变质效果较好,但是这种方法易夹杂、污染环境、腐蚀设备,钠变质时间很短,只有30-40分钟,满足不了大规模连续铸造的需要。
八十年代初人们开始研究以锶作变质剂,日本专利特许昭59-233090公开了以Sr-Al合金作为母合金对铸造铝合金进行变质处理,发现锶变质具有长效性,但它的生产规模小,每炉只能生产出1kg左右Al-Sr合金,其电解电流只有26.5A。
1989年《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杂志公开了吉林工业大学李道韫等人“稀土元素对铝铜合金中夹杂物影响的研究”,指出稀土除气除杂效果比C2Cl6要好,并且给出对稀土除气除杂特性的研究结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Al-Sr-RE三元合金作为变质剂,并用氯化物熔盐电解法生产铝-锶-稀土精炼变质剂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采用氯化物熔盐电解及其共沉积Al-Sr-RE合金,用工业SrCl2、6H2O、KCl、NaCl、RECL3、6H2O,将SrCl2、6H2O和RECl3、6H2O加热脱水使其变成SrCl2、RECl3。将SrCl2、RECl3、NaCl、KCl按重量比5∶1∶2∶2混合后作电解质。
电解过程:先称取99.5%Al 30~32kg,加入电解槽,将上述配好的四种盐的电解质30~40kg加入到电解槽中,加热熔融后通直流电,通入电压6-8V,电流400-600A,电解4-8小时,取出Al-Sr-RE合金铸锭,检测合金中Sr含量4~6%,RE 0.2~1.0%,该合金作为精炼变质剂。
在应用Al-Sr-RE变质剂时先预热,然后当铝合金熔融后,温度升到730℃±10℃时,用钟罩将预热好的变质剂压入铝液中,加入量为铝水重量的1%,经3-5分钟后熔解,轻微搅拌,静止5分钟扒渣,后静止3分钟,浇注。所得铸件性能如表1(同时与C2Cl6钠盐变质剂比较)。
不同变质剂对ZL101铸造铝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
本发明由于采用Al-Sr-RE合金作为其共晶硅及亚共晶硅铸造铝合金精炼剂,其精炼效果可与C2Cl6比美,同时明显减少铸件的针孔度及杂质,变质有效时间长达4-6小时,并且无污染,不腐蚀设备,可提高铸件常温和高温的机械性能及热稳定性能,这种合金熔点低,只有650℃-660℃,在铸造过程中,将其加入铝合金中只要3-5分钟全部熔解,铝水流动性好,不缩孔,即使是几何形状复杂的铸件也不出废品,另外本发明将传统的铸造熔炼二步工序简化为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劳动环境。
用传统工艺Na盐变质的六氯乙烷精炼所得的合金,其针孔度为4级,用本发明Al-Sr-RE三元合金精炼变质所得合金针孔度达2级。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4:
用实施例1作出的Al-Sr-RE三元合金作为精炼变质剂,当ZL101铸造铝合金熔融后,温度730℃±10℃时,用钟罩把事先预热好的Al-Sr-RE三元变质剂压入铝液中,加入量为铝水重量的1%,经3分钟后熔解,轻微搅拌,静止5分钟,扒渣,后静止3分钟,浇注。所得铸件性能:抗拉强度(δbN/mm2)182。
延伸率(δs%) 2.0
硬度(HB) 67.1
实施例5:
其它条件同实施例4,用实施例2作出的Al-Sr-RE三元合金作精炼变质剂,将ZL107铸造铝合金进行精炼变质所得铸件性能。
抗拉强度(δbN/mm2) 253
延伸率(δs%) 2.3
硬度(HB) 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石家庄铝厂井陉分厂,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石家庄铝厂井陉分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94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界面固井质量判定方法
- 下一篇:抗衰老新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