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模板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3110915.9 | 申请日: | 1993-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95A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2 |
发明(设计)人: | 席先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席先成 |
主分类号: | E04G11/36 | 分类号: | E04G11/36 |
代理公司: | 绵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小朴 |
地址: | 621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模板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用的组合模板及采用这种组合模板施工的施工方法,特别适用于框剪、框架建筑的楼面现浇施工。
近年来城市高层建筑比较普遍,结构大多采用框剪、框架结构,施工中模板、支撑系统的可变因素很大,制约着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等,现普遍采用的模板为小钢模,小钢模能拼装任何外型尺寸的构件,适应复杂多变的建筑工程。用小钢模拼装成大模板,适应较大面积的施工时存在较多的缺点,主要有:
1、小钢模拼装大模板每一钢模之间要相互联接,联接点多,拼装费时费力,而且每一小钢模均需支架支撑,在实际施工中支架的支撑大多不一至,使得小钢模受力不一至形成不同变形,影响工程质量和小钢模的重量使用;
2、小钢模在脱模时要钢钎撬脱,小钢模从自然高度落下,发生变形,使用率低;
3、在柱与柱、梁与梁、柱与梁的接头处采用异形模,但由于小钢模太小,总有一些不符合钢模模数的空位,往往只好用木材或板材盖住现浇,这样拆模后柱与柱、梁与梁、柱与梁接头处易出现胀颈和缩颈现象,既影响工程质量,又需大量人力去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模板及采用这种组合模板施工的施工方法,相应节约拼装模板的人力和时间,使模板受破坏、变形较小,利用率高,工程质量好。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的组合模板采用在模板下设有模板支撑,模板支撑下有支架,其特点是模板支撑分为大行架和小行架,小行架放在大行架上,小行架与大行架垂直放置,每块大模板放在两行架上,每块大模板与小行架平行边一端开有连接孔,大、小行架为一段一段可拆行架连接构成,大行架放在支架上。本发明的每一段行架可由其长度方向截面呈矩形放置的四根钢管和四根钢管中每相邻钢管间焊接一组支撑筋构成。本发明的组合模板中小行架下端可固定一可调支座,小行架通过可调支座放在大行架上,从而利用可调支座调节小行架的高度,使放在各小行架上的大模板整体水平。本发明的组合模板中支架可由立杆、横杆,固定在立杆顶端的半圆型支座构成,半圆型支座支在大行架下,横杆用于固定各立杆,防止立杆位移。
本发明组合模板应用于施工中安装模板的施工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浇好柱后,拼装大、小行架,用吊车提升大行架到规定标高,用支架支撑好大行架;
2、将小行架放在大行架上,大模板放在小行架上,梁底板放在大行架或小行架或大行架的水平连接杆上,并将其与大行架或小行架或大行架水平连接杆用连接件固定;
3、梁钢筋绑扎后,安装梁侧板,梁侧板通过大模板的连接孔用连接件与大模板联接;
4、在板与梁、板与柱、梁与梁、梁与柱接头处,用定型木模锒嵌严密,将定型木模与梁侧板联接锁牢。
按上述方法完成后即可绑扎楼面钢筋,最后浇注。
本发明组合模板应用于施工中拆模的施工方法采用下列步骤进行:
1、将组装好的另一大行架放置在浇好的楼面上,与楼板下的大行架对应,在上、下大行架伸出楼板处或楼板预留孔位置处安装手动葫芦,手动葫芦固定在楼面大行架上,葫芦钩钩在楼板下大行架上;
2、拉动手动葫芦,将下部大行架向上提紧,拆出支架;
3、用手动葫芦将下部大行架缓慢放下,小行架、大模板、梁底板、梁侧板、定型木模随大行架放至下层楼面;
4、在下层楼面上对组合模板构件拆除。
本发明组合模板拆模的施工方法中,在楼板下的大行架和楼面上的大行架之间连接手动葫芦后,可在楼板下的大行架与下层楼面之间固定一手动葫芦,手动葫芦的挂钩钩在大行架上,在拆出支架后,拉动该手动葫芦,使组合模板松动,然后再将两大行架的手动葫芦拉动,放下大行架。采用这一方法目的是防止拆出支架后,有的组合模板自重无法使组合模板自行下落,需给予一个初始拉力,使组合模板与浇注的楼板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席先成,未经席先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09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房仿拓碑脱墨书法墨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无级差渗漏脱水组织制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