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长效有机复合肥无效
申请号: | 93111088.2 | 申请日: | 1993-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87A | 公开(公告)日: | 1994-11-02 |
发明(设计)人: | 高谦;傅星;曹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闵宪智 |
地址: | 11007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长效 有机 复合 | ||
本发明涉及植物有机复合肥,特别是利用苔藓和沼生植物体经过数千百年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植物有机残体-泥炭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植物长效有机复合肥。
泥炭的研究和利用国内始于50年代。政府有关部门和研究机关主要着重于泥炭的分布、贮量、种类和理化性质的研究。80年代初煤炭部拟作为燃料,组织了各地区地质队,进行了三年普查工作,查明了中国约有3.48亿公顷(厚度在30cm以上),但由于泥炭地处分散、运输不便、成本高等原因,未能开发利用。但是在县级以下部门和民间,历次大搞农业生产运动时,各地区多少直接或间接的利用了一些天然泥炭。如直接挖掘后运入农田改土,也有间接垫圈堆肥,掺入动物粪便堆肥,或提取腐殖酸为叶面追肥,也有掺入无机氮搞过颗粒肥。但都未深入研究,也基本中断了利用。至今使这一天然有机肥料宝库无人问津。国外对泥炭的利用已将近一个多世纪时间。北欧早期曾利其作人造纤维,后来北欧和前苏联、北美都广泛利用于农林、牧,但普通的还是粗放堆肥。而目前花卉、蔬菜、农田、果树的种植过程,最常用的还是普通化肥及人畜粪便,这些类肥料存在肥效短,板结土壤,使土壤中有机质减少或污染环境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泥炭制成的有机复合肥,其肥效长,不板结土壤,且无污染。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长效有机复合肥,用植物有机残体泥炭(腐度小于20%)作主要原料,其特征在于,还含有氮、磷、钾、钙、镁、硫、铁、钠、铜、锌、锰、硼等微量元素,具体配方如下:
苔藓类泥炭 草本类泥炭 氮 磷
21~38.4 42~67.2 0.5~7 0.5~5
钾 钙 镁 硫 其它
0.5~7 0.3~5 0.1~3 0.1~3 <0.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植物长效有机复合肥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过程如下:
(1)苔藓和草本泥炭风干,粉碎,粒度小于3mm;
(2)将泥炭按比例混合,并加适量水,以成团但不滴水为宜;
(3)测定其N、P、K及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再按含量不足的部分补充有关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
(4)充分搅拌,上机压制成形。
本发明无污染、无毒害,肥效能随植物生长过程逐渐释放而被吸收,肥效长无损失,有机成分高,可调节土壤结构,保持团粒而不板结,适合于各种家庭或专业花卉养植、蔬菜、果树、谷作物等。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叙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挖掘腐度小于20%的苔藓和草本泥炭,在自然环境中风干,粉碎两种泥炭,使之成为Φ2~3mm的碎粉,按藓类∶草本=1∶2的比例混合并加水,以手握成团,但不滴水为宜,充分搅抖均匀。然后测定其N、P、K及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再按含量不足的部分,见表1中茎叶茂全养型配方,补充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充分搅抖,上机压制成形。用上述肥料作的试验结果如表2、3。
实施例2:
配方如表1中茎花盛茎花型,试验结果列于表3。
实施例3:
配方如表1中花果丰。
实施例4:
配方如表1中植保基,试验结果列于表3。
表1 植物长效系列有机复合肥配方
表2 利用全营养型的茎叶茂块肥,在林土所门前两株苏铁(盆栽)进行3年试验,效果显著,结果如下:
表3 利用茎叶茂(全养型)、茎花盛(茎花型),植保基(基肥型)等三种复合肥,以粉、棒、粒三种肥型,对紫鸭跖草进行实验栽培效果明显。(1991年9-10月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10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