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暖方法及其供暖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3111095.5 | 申请日: | 1993-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93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力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F24D3/02 |
代理公司: | 锦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胜利 |
地址: | 121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暖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暖方法及其采用该方法的供暖设备。
房屋及种类建筑物的供热采暖对寒冷地区居住的人们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供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局部供暖、集中供暖、区域供热等三种。上述三种方式中,或以火炉为热源,或以锅炉为热源,或以热电站(多个锅炉集中)为热源。与本发明最接近的技术则是以锅炉为热源的热水供暖,它是用水做热媒,水经过锅炉加热送至热网,维持室内温度达到供热要求。以锅炉为热源的热水供暖又分为低温供暖(水温95℃以下)和高温供暖(水温100~150℃),并又分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两种。自然循环是靠冷、热水之间的压力差来实现的,而强制循环则以循环泵为外力,强制水在闭合的系统里循环流动。可见,在现有技术的热水供暖中,是以锅炉为发热源,水泵只在其中起到强制水在系统内循环流动的作用。
由于以锅炉为发热源,就需要安装锅炉及附属设备和配套电机及循环泵,一次性投资很大,由于锅炉要以一次能源,主要是煤为燃料,在不完全燃烧中,除变成二氧化碳以外,还产生比空气轻、有剧毒的一氧化碳以及灰份等,这些成份通过烟囱排放至大气层中,严重地污染环境;此外,由于烧煤,还需要运输、存放等,又增加了许多辅助设施和费用。
现有技术中也有不以锅炉为发热源,而是以浸入式电热器为热源,虽然解决了以锅炉为热源的一些弊端,但是其消耗的电功率大,且室内温度梯度不均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热效率高、无污染、节省设备及建筑费用投资的以泵为发热源的供暖方法及其供暖设备。
本发明的方法是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泵为热源,以载热流体介质为热媒,以载热流体介质的进管、出管作为循环管,在载热液体介质的进管、出管之间安装调节阀并一起与泵组成一个热源循环系统,当泵吸入载热流体介质后,利用载热流体介质在泵内和循环管之间高速循环、摩擦产生的热能来提高载热流体介质的温度,当载热流体介质的温度提高至设定值(40~140℃)后,通过与载热流体介质出管连接的管路送至热网,以维持采暖室内温度达到采暖要求。
根据上述方法组成的供暖设备,由1~N台水泵组合为发热源,在水泵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上循环管和下循环管,在上、下循环管之间安装一个调节阀,并由此将上、下循环管和水泵连接组成一个热源循环系统;所说的上循环管连接有出水管,下循环管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通过回水逆止阀和补水逆止阀与补水箱和回水管路连接;出水管通过出口调节阀与供水管路连接,并在供水管路上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20。当热源循环系统吸满水后,水经由水泵流向上循环管,再经由调节阀和下循环管高速流回水泵,如此高速循环、摩擦产生热能,使水发热,当水温达到设定值(40~140℃)后,即可通过上循环管、出水管和出口调节阀向供水管路供给热水,热水经热网中暖气片散热后流出的水再经回水管路和逆止阀,经由进水管,下循环管回到水泵中参加循环。上述系统不断或间断工作,即可不断或间断向热网供给热水。
根据上述方法组成的供暖设备,还可由1~N台潜水泵组合为热源,所说的1~N台潜水泵潜入补水储热水箱中,在潜水泵的上端(出口)安装循环管并连接出水管,循环管上安装主调节阀,出水管上安装出口调节阀并与供水管路连接以向热网供给热水,经热网中暖气片散热后的回水则经过回水管和回水总调节阀返回补水储热水箱中。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与常规的锅炉供热比较,由于使用二次能源(电),具有不烧煤、无污染的效果;且占地面积小,综合耗能少,经实测,综合耗能可降低38%,耗能折合标准煤可降低80%,是一种节能、高效、无污染的供暖设备。
2、本设备可间断或连续提供40~140℃热水源或其它热流体介质,如导热油或低温载热工质向高层建筑供暖,且本身就可形成一个强制循环过程,因而附属设备投资少;由于本设备供暖与常规的暖气片散热器连接,并通过热水或其它载流体介质循环的方法实现供暖,因而供暖效果好。
图1是本发明单台热源泵供暖设备示意图;
图2是多台并联热源泵供暖设备示意图;
图3是潜水泵作热源的供暖设备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提供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力,未经张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10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富硒果茶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藏刃吸屑刀及负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