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镀层复合钢带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3111846.8 | 申请日: | 1993-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25A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成;朱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绍成;朱德军 |
主分类号: | B32B15/04 | 分类号: | B32B15/04;B32B15/18;B32B31/2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游兰 |
地址: | 610044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镀层 复合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的屏蔽带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无镀层复合钢带及其制造方法。
目前国内外用于线缆屏蔽的钢/塑复合带均为有镀层复合钢带,即在钢带表面覆盖一层金属镀层后再复合塑料膜,其镀层可以是镀锌、镀锡、镀铬等,一般为镀铬层,其原因是钢带表面易锈蚀,而铁锈与未锈蚀部份结合疏松,易于剥离,不能将塑料膜复合在上面。常规可用涂油的方法防止钢带锈蚀,这又导致钢带表面的润湿性变差,亦不能复合,因此采用镀铬工艺。一方面清洗了钢带表面油污,同时能防止钢带表面产生锈蚀,且镀铬层表面即使被氧化产生氧化膜,但氧化膜与未被氧化的镀层表面也有很强结合力,使塑料膜与镀铬钢带牢固地粘接在一起。由于采用大段长极薄钢带,镀铬工艺复杂,我国现在还不能生产,且成本费用高,主要从国外进口。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钢带表面处理后可直接在其表面上复合塑料膜的无镀层复合钢带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无镀层复合钢带由基层冷轧钢带及分别复合在其两面上的塑料膜组成。其中冷轧钢带厚度在0.20mm以下,宽度200mm以上,长度2000米以上无接头。塑料膜一般是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其膜层厚度一般为0.045-0.055mm。
本发明无镀层复合钢带的制造方法是,对钢带表面进行处理,即用2-5%的盐酸清洗钢带表面,除去铁锈,再用汽油除去轧制机油,然后于450~600℃温度范围内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除去残余油,升温至600~800℃对钢带回火软化处理,待温度降至500±50℃时通入氮氧混合气体,使钢带表面发兰,形成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氧化膜,牢固地附在钢带表面,保护钢带表面不被锈蚀,同时与塑料膜结合很紧。处理后的钢带在复合塑料膜之前于70-120℃温度范围内预热、温度过低,与塑料膜粘接不牢,复合钢带剥离强度降低,温度过高,复合时树脂会产生热收缩而堆积,使复合膜不均匀平整。复合塑料膜可采用两种方式,即热压复合及流涎复合。热压复合一般是将成品塑料膜于2-4kg/cm2压力下热压在钢带表面复合,压力过低造成两种材料分层,压力过高会使橡胶压辊变形或损坏,使其不能很好粘合,且影响表面质量。流涎复合则是将共聚物树脂加热至熔融温度使之呈熔融状态,再流涎在已预热的钢带上形成塑料膜,并于2-4Kg/cm2压力下加压复合。复合后的钢带再进行热处理,一般以100-160℃为宜,加热时间约5-8秒,温度过低使复合钢带剥离强度和热封强度达不到标准,温度过高使二元共聚物降解,导致热封强度大大下降。最后冷却至室温制得无镀层复合钢带。冷却方式可采用冷风强制冷却,或用水冷却辊对复合钢带降温。为防止其复合钢带边缘锈蚀还可进行裸边处理,一般采用刷镀铬或刷双组份防腐漆。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省却了镀铬工艺,防止镀铬产生的环境污染,并减少其镀铬费用,大大降低复合钢带的成本,其产品技术指标均达到镀铬复合钢带标准,主要用于电缆、光缆铠装及纵包。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用浓度3%的盐酸除去冷轧钢带表面的锈层,再用航空汽油除去其轧制机油后,于450℃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一步高温除油,然后在600℃进行回火软化处理,冷却至510℃通入氮氧混合气体使其表面发兰。将处理后的钢带于70℃~90℃分段升温预热,在2.5kg/cm2压力下热压复合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膜在钢带上,最后于155℃热处理复合钢带7秒钟、冷却至15℃,制得无镀层复合钢带,其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实施例2:用浓度5%的盐酸除去冷轧钢带表面的锈层,再用航空汽油除去其轧制机油后,于550℃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一步高温除油,然后在750℃温度下进行回火软化处理,冷却至490℃通入氮氧混合气体使其表面发兰。处理后的钢带于90~120℃分段升温预热,将低密度聚乙烯于245℃熔融流涎在钢带上,于3Kg/cm2压力下使流涎膜热贴在钢带上,最后于120℃热处理复合钢带8秒钟、冷却至15℃、制得无镀层复合钢带,其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复合钢带技术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绍成;朱德军,未经王绍成;朱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18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草莓果肉果汁及其制作加工方法
- 下一篇:无镜式扫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