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络合铁法从气体混合物中脱除硫化物无效
申请号: | 93112429.8 | 申请日: | 1993-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11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芳;郑志胜;陈珊珊;林培鑫;曹砚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52 |
代理公司: | 华东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盛志范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络合 铁法 气体 混合物 脱除 硫化物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络合铁法从气体混合物中脱除硫化物的方法,特别是一种脱硫液(吸收液)的组成及其脱硫工艺。
众所周知,采用络合铁法从气体混合物中脱除硫化氢,通常将含有H2S的气体与含有高价铁的脱硫液(吸收液)进行气液逆流接触,使气相中的H2S被吸收的同时氧化成硫而被除去,但由于铁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很不稳定极易生成Fe(OH)3与FeS从溶液中析出,从而降低了脱硫液的脱硫功效,为此在脱硫液中添加络合剂,使Fe3+和Fe2+以络合态形式稳定存在于液相中,铁离子的功效是这样的:
在脱硫吸收塔中(以下简称吸收塔),络合态Fe3+作为氧化剂,将液相中的H2S氧化成硫,而本身被还原成络合态的Fe2+;
再生塔中,络合态的Fe2+,藉助空气中的氧氧化成络合态的Fe3+,然后返回吸收塔中重新氧化H2S,如此周而复始;
其反应式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目前工业上所用的络合铁法比较成熟的为EDTA(乙二胺四乙酸)络合法,其脱硫操作成本比较昂贵,再加上该法所用脱硫液(吸收液)的饱和硫容量较低,仅为0.212克/升(参见中国化工学会化肥学会第一届年会资料,1986.12 ),故适宜于低含硫量混合气的脱硫,为此许多研究工作者寻求新的解决途径,力途开发饱和硫容量高的价廉的脱硫液及其相应的脱硫工艺。
1986年中国福州大学公开了一种FD法(参见中国化工学会化肥学会第一届年会资料,1986.12),它主要以磺基水杨酸为络合剂,以氨水为吸收剂,所组成的脱硫液饱和硫容量可达0.403克/升,使脱硫费用有显著降低,但该法所采用的脱硫液稳定性较差,付反应多,脱硫液中的总铁量随脱硫过程的进行迅速下降,其吸收率(即脱硫能力)迅速下降,故需要经常补充大量的铁盐,再加上含氨废气、废水的大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因而影响了它的工应用前景。
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改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多组份组合的脱硫液及其相应的脱硫工艺,具有饱和硫容量大,吸收效率高,对H2S的选择性好,付反应小,运转成本低,操作弹性好(可适用高硫和低硫混合气的脱硫)等诸优点。
本发明的构思是这样的:采用一类多组份组合的脱硫液,它们既含Fe2+/Fe3+的络合剂,又含H2S的吸收剂,并具有较高的饱和硫容量,所说的脱硫液主要含有络合剂、吸收剂,还含有稳定剂、增效剂和缓蚀剂。
其中所说的络合剂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羧酸、氨基羧酸,如乳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1,2二氨基环己烷四乙酸、二乙撑三氨五乙酸、乙二醇二乙醚四乙酸、聚氨基乙酸、聚氨基羟乙基乙酸,或它们的钠盐、钾盐、铵盐,它们与Fe2+有极强的络合能力,可以防止溶液中产生二价铁沉淀,同时上述所说的络合剂与Fe3+亦有较好的络合够力,可用下述方程1-2表示(为表述方便,以柠檬酸代表表述之,下同):
其中所说的吸收剂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多乙烯多胺、醇胺类有机物,如二乙撑三胺、三乙撑四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甘醇胺,以及Na2CO3、NaHCO3、K2CO3、KHCO3、NH4OH等无机碱性物质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其中多乙烯多胺、醇胺类有机物既是吸收剂又是Fe3+极强的络合剂,其行为可用下列方程3-6表示(为叙述简便起见,以胺类有机物作代表表述之,其通式为RnH(3-n)N,其中n=1-3):
在碱性条件下的脱硫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24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七酒及其制作工艺
- 下一篇:阳离子胺改性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