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物压敏粘胶电极无效
申请号: | 93112497.2 | 申请日: | 199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35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25 |
发明(设计)人: | 计威康;苏宗贤;曹瑾;张兆斌;陆宪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计威康 |
主分类号: | A61N1/04 | 分类号: | A61N1/04;A61K35/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2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粘胶 电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治疗的电极,尤其是一种与电子治疗仪配合使用的含有中药的压敏粘胶电极。
中药在医疗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但可以作为汤剂、丸剂、或浸膏等。而且还能制成膏药应用于中药医外科或伤科,作为外贴敷用。但膏药的有效成份释放较慢;故疗效不够理想。随着人们对人体构造及生物电的深入研究,发现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加一组低频率的脉冲后具有中医针灸疗效,既可治疗疾病,又可镇痛。由此应运而生了许多电子治疗仪。但单纯地在人体的穴位上加一脉冲小电流,其治病效果也不大。若采用电子治疗仪,再在其输出端加药物,则疗效就更佳。但中药一般均为有机物,其导电性能较差,若直接涂抹在穴位处,就会使皮肤与输出端产生绝缘层。如施加一组低频脉冲,在电场作用下,会加速药物对人体皮肤的渗透。
在CN1069894A中所公开的多功能治疗仪中,提供了一种将药物置于内腔中,利用渗透促进剂的性质在电场和作用下使药物能渗入人体皮肤,达到治病的目的。但上述的方法由于药物与输出端电极是分开的。使用时在输出端电极与皮肤之间仍有一药膜,故其效果还不够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中药直接均匀地混合在粘胶中,作为电子治疗仪的输出端电极。
本发明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完成其目的。首先根据疾病的性质选用相应的中草药。中药煎煮后制成中药浸出液作为主料。作为主料的载体,本发明采用具有导电性能和氢水聚合物的压敏粘胶。将药物和载体均匀混合在紫外线的辐射下,使该粘胶的内部分子结构网状化,使粘胶有一定的强度,表面有一定的粘性,根据需要制成片状,直接与电子治疗仪的输出端相连,作为输出电极端子。在电子治疗仪的输出的低周波脉冲的作用下,粘胶中的药物被均匀释放并渗入人体的穴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再详细地来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组分由下列组成(重量百分比)
丙烯酸20~30
三乙二醇双丙烯酸酯0.20~0.35
安息香二甲醚0.01~0.08
丙三醇40~50
氢氧化钾(80%)15~25
其特征在于组分内还含在:
中药浸出液1~25
中药浸出液为若干种中药固状物的总量为10~100克,置于500克水中,经煎煮后使剩余液体为80~120克,过滤后成为中药浸出液。
上述组分中三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作为粘胶的交联剂。同样还可以用二乙二醇双丙烯酸酯来取代。
安息香二甲醚为光引发剂。其主要作用是其在紫外线光线的辐照下,引发丙烯酸和交取剂的双键打开,使粘胶形成网状结构。
为了增加粘胶的亲水性,故在配方中加入了丙三醇。氢氧化钾的作用除了中和粘胶中的酸性外,更主要的是氢氧化钾中的钾离子起了导电作用。使药物压敏粘胶可以直接制成粘胶电极,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对本发明采用不同的中药能医治多种疾病。经上海市级医院的临床验证,治疗效果达90%以上。并且使用方便,对皮肤无副作用,更主要的由于含药压敏电极,制造成本低。可作为一次性使用的电极,在治疗中既无针刺痛苦又无交叉感染。
下面提供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哮喘症及镇痛等几个实施例。
其载体的成份及配比均相同。
1、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
中药的成份为:当归、桃仁、白芍、柴胡。
2、治疗哮喘症。
中药的成份为:麻黄、杏仁、白果、苏子。
3、镇痛(适用于癌症疼痛)
中药成份为:罂栗壳、莪术、延胡索、郁金。
上述各种中药固状物的重量均为2~25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计威康,未经计威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24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瓷多功能清洗剂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养殖业专用过滤及曝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