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氟化催化剂制造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93112530.8 | 申请日: | 1993-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14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01 |
发明(设计)人: | 骆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7/12 | 分类号: | B01J27/12;B01J37/26;C07C19/00;C07C19/08;C07C17/2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邬震中,孙粹芳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化 催化剂 制造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化催化剂的制造及其应用。这种氟化催化剂是由多种金属的无机混合物所组成,适用于含氯有机化合物中氯用氟置换的一种催化剂,尤其适用于气相法催化合成氟里昂代用品,如HFC-134a等。
自从1974年发现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以来,人类已认识到它的危害,因此,1987年通过了限制氟里昂生产和使用的“蒙物利尔议协”,氟里昂代用品的开发研究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瞩目的课题。经过探索,目前各国基本上得到一个共识,即认为氢氯氟烃(HCFC)和氢氟烃(HFC)类是较为满意的代用品,如1,1,1,2-四氟乙烷(HFC134a)作为F12的代用品是十分有效的,所以,HFC134a的工业化开发研究是人们当前热门的课题。
通常合成HFC134a的工业化合成路线有高压液相法和常压气相法二种。液相法具有产物较纯、付反应少,易于分离纯化的优点,但反应压力、温度偏高,设备复杂而且不易于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气相法系在常压进行的管道式反应,设备简单,易于连续大规模生产,但催化剂的选择及其使用寿命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此外反应的产物较复杂不易得到高纯度的产品,是它主要的缺点。
通常适用于上述过程的氟化催化剂,使用寿命较短(EP408005),且需要高温下进行(EP0328127),在反应系统中加入少量氧气,能适当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但由亦未超过200小时,一旦催化剂失活,就难以再生。用氧化铬和氟化铝作催化剂时,具有较好选择性,但转化率甚低。用氧化铬及氟氧化铬作催化剂有较好的转化率(US3859424),用铝或铟化合物经HF活化后作催化剂,具有良好选择性,但转化率也较低(JP,平2-95438,平2-117624)。因此,首要的问题是催化剂的选择,具有长寿命、高选择性和转化率的催化剂是决定能否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关键。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氟化催化剂,具有使用温度低、寿命长、转化率高和选择性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一种制造上述催化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提供上述催化剂的用途,尤其在合成HCFC133a,HFC134a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催化剂是由多种金属初生态的氢氧化物,经HF活化处理获得,多种金属初生态的氢氧化物可由多种金属的无机盐物经共沉析获得。也可采用多种金属的氧化物用氢还原成金属,随后用HF处理即可,因此工艺简单。
本发明的催化剂中含有铬、铝、铟和铋四种元素的无机混合型催化剂,上述金属元素的重量比分别依次是30-70,30-70,1-10和1-20。
本发明的催化剂是铬、铝、铟和铋的氟化物。所述的氟化物还可以是包括氟氧化物,即还可以是上述金属的氟化物或氟氧化物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上述铬、铝、铟和铋的催化剂,还可以含有上述金属的少量氢氧化物。
本发明的上述铬、铝、铟和铋的催化剂,还可以含有上述金属的少量氧化物。
若采用本发明的共沉析再活化的方法获得的上述催化剂,其中含氟量可以是20-45%,但以30-40%为好。
本发明的上述氟化催化剂可以作为粉状、粒状、片剂或圆柱型使用,成型方法也很容易,使用时并不限于特定的形状,但推荐为粒状或片剂较好。
本发明的催化剂亦可吸附于载体上如分子筛、活性碳等使其具有更大的催化表面。
本发明的催化剂制造方法可以用元素重量比为30-70,30-70,1-10和1-20的铬、铝、铟和铋的氧化物混合物,经通常的办法,在加热200-500℃时通氢气还原0.5-24小时,然后在200-500℃通入HF0.5-20小时处理,通入HF重量为催化剂重量的1-10倍,通入更多的HF也是可以的,即可得到上述金属混合物的氧化物。
本发明的催化剂制造方法还可以用铬、铝、铟和铋元素重量比为30-70,30-70,1-10和1-20的铬、铝、铟和铋的初生态氢氧化物混合物,烘干和焙烧,使它们全部或部分转化成氧化物,在50-450℃下,通入HF活化,使全部或部分转化成氟化物。含氟量(重量比)可控制在20-45%,推荐为3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25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参叶加工的食品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早晚自动启闭窗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