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向盘形阀无效
申请号: | 93112731.9 | 申请日: | 1993-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86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24 |
发明(设计)人: | 乔治·德布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里希尔国际合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14 | 分类号: | F16K1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民华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盘形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向阀,它用于分送流体,并保证在分送流体后,防止任何污物进入流体源。该单向阀具有一盘形阀体,一弹性膜包围在它的周缘上。彼此分开的通道引导流体流过阀体,使流体在阀体周缘和弹性膜之间从一通道流到另一通道。
在1989年7月11日公布的Gerber专利4,846,810中,揭示了一种下文中称之为“再密封阀”的单向阀,它由一在弹性膜内的阀体构成。在该专利中,阀体是沿着轴向延伸的。这种设置是颇为有效,但是,如果容器和单向阀的高度或长度在分送某些流体时要保持一最小值,或者如果分送含有大颗粒的流体时,该专利所揭示的阀体就不太有效了。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具有盘形阀体的单向阀,用以降低使用该阀的分送容器的总体高度或轴向长度。
根据本发明,盘形阀体的直径尺寸大于它的轴向尺寸。由于盘形阀体限制了单向阀的轴向长度,因此,必须有一足够长度的流体在盘形阀体的通道之间流过。所以,在弹性膜与阀体之间的流道长度必须尽可能长以使阀能有效地工作。
为了在阀体和弹性膜之间得到所希望的液流,一部分弹性膜必须以不透水的方式紧压在阀体周面或周边,以确保流体不绕过要它流过的通道。
本发明一重要特征在于通道通向阀体周面和弹性膜内表面之间的空间,该空间或流道围绕阀体周面的范围最大可以超过180°。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围绕阀体的流道的角度范围在200°~270°之间。该角度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阀体的直径的限制,因为在阀体与膜之间必须有一充分密封的周向长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一横向和周向地围绕着阀体的壳体,使弹性膜与阀体周面保持密封接合,此外,还在膜与阀体的两个端面形成密封。
为了使流体能在阀体与弹性膜之间沿圆周流动,阀壳与膜径向之间有一间距向外。因此,膜可以膨胀进入该空间而使流体可以在膜内部流过。阀壳上设有一开口,以允许大气压进入作用于膜外表面,从而保证流体在从阀体流出后,膜向内回弹,使膜从阀体内的通道回复到与开口的流体密封接触状态。
在后附的权项中详细指出了表征本发明新颖性的各种特征并成为揭示本发明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使用时,它的操作上的优点,请参阅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和附图。其中:
图1是体现本发明的单向阀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Ⅱ-Ⅱ截取的横断面视图;
图3是沿图1中Ⅲ-Ⅲ截取的横断面视图;
图4是与图3相似,但其中弹性膜已处于膨帐状态,故流体能流过单向阀。
在图中,单向阀1包括一具有第一端面4和第二端面6的盘形阀体2,有一沿周向延伸的面或侧面8位于两端面之间。第一通道10从第一端面4一直延伸到周向面8,一第二通道12,它从周向面8延伸到端面6,形成一排出口。
虽然在图中未画出,盘形单向阀将安置在一容器或待传送流体源的出口处。流体从容器流到通道10。
环绕周向面8的是一紧贴其上的弹性膜14,因此,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弹性膜在通道10的出口处和通道12的入口处之间形成一不透水的封口。如图2所示,该膜横截面大体上呈C形,C形膜的两腿或两端紧套并围绕端面4,6的侧边。图中虽然没有画出,C形膜的两端是可以有各种不同形状或厚度的。
一阀壳16在圆周方向横向围绕膜14和阀体2。阀壳16具有一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18,该凸缘将膜14的一边或一腿紧紧压住以与阀体2形成流体密封接触。阀壳16还有另一环形构件20,该构件紧套在膜14的另一端上使之与阀体2的端面6形成流体密封。
现请参看图3,阀壳的一延伸成一角度的部分22紧压膜14而使膜14与阀体周面形成密封接触,阻止流体在通道10与12之间流动,通道10与通道120之间的角度约等于90°或90°不到。阀壳16的其余部分与膜14的外表面径向向外离开一定距离,以提供一空间或通道24;它的延伸范围约等于阀体2的角度延伸范围的四分之三。因此,如果流体在力作用下流出容器而进入通道10,膜14自阀体2的周面8向外膨胀,如图4所示,从而使流体从膜14内表面和阀体2的周面8之间的通道10流入通道12的入口。流体流过通道12并分送到各处。
流体能以滴,喷雾,雾状之类的形式分送。通道12的出口能做成各种形状,以便在流体分送出单向阀时流体能具有所需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里希尔国际合伙有限公司,未经里希尔国际合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27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发送装置
- 下一篇:带有插入式内衬的组合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