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使帧频加倍的方法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114416.7 | 申请日: | 1993-10-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85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3-31 |
发明(设计)人: | 卡勒斯·科瑞尔;琼·斯托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国汤姆森-勃朗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14 | 分类号: | H04N5/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姜华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帧频 加倍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帧频加倍的一种方法及装置。
传统上,为了使电视设备的帧频加倍,每一场被重复现两次(AABB),或者,第二个再生场是从被传输的第一场内插而得,第三场是由传输的第二场内插而得到,且第四场是作为第二场传输的重复所产生(AA′B′B)。然而由于行闪烁或移动假象,则会产生干拢。
采用对称的双中值滤波的帧频加倍的方案已由DE-A-4220662号专利申请实现。首先,输入场的行之间的行图象单元由一垂直暂态中值滤波器计算。借助于时间均值的形成,具有双倍帧频的连续场从这些连续的内插场产生出来,这些连续的内插场具有诸如50Hz的帧频。然而,如果人为地对这些信号进行隔行再现,就会出现25Hz的干扰,因为在每一时刻,两个连续的100Hz场只包含非内插的图象单元。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帧频加倍而具有隔行输出帧的改进方法和设备。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帧频加倍的方法,其中输入信号为逐行模式,输出信号为隔行模式,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对垂直方向彼此叠置的即时逐行输入帧的图象单元每一组(P1,P2i,或P2i,P1)的插值,得出沿垂直方向在输入行之间的图象单元(P1A或P2B);每第二个如此形成的行的内插图象单元(P1A)产生一个第一输出场;其它如此形成的行的内插图象单元(P2B)被延时发送,其延时量对应于隔行输出场的场持续时间,并由此产生一个第二输出场。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个行延时装置(LD),它的输出信号在随后的加法器(ADD1)中与其包含有逐行帧的图象单元值的输入信号相结合;一个连在该加法器之后的除法器(DIV),它平分图象单元值,并在每个场合形成两个即时逐行输入帧的垂直相邻图象单元(P1,P2i或P2i,P1)的平均值,作为在垂直方向处于输入行之间的图象单元(P1A或P2B),所述平均值在垂直方向位移半行;连接在该除法器之后的场存储器装置(FD),用于存储所述图象单元的平均值,在控制电路(CON)的控制之下,该存储装置以加倍的帧频读出被缓冲存储的隔行模式的图象单元的平均值,其中,每隔一行的图象单元平均值被延迟相当于以隔行模式输出的场的持续时间的时间。
在源信号是隔行模式的情形中,先将其转换成逐行的源信号。有益的是,这种转换由在DE-A-4211955中所描述的或其它的已知隔行-逐行的转换方法实现。
在DE-A-4211955号申请中,将被确定的逐行模式输入帧(INP+INT)的图象单元(INT)是借助于一个第一时间中值滤波以及第二垂直中值滤波而获得,具有相同的空间位置、在时间上与即时图像单元(P2i)相邻的隔行图像单元,以及在垂直方向上与即时图像单元相邻的隔行图像单元(P1,P3)的一个平均值被用于第一中值滤波,并且,所述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隔行图像单元和第一中值滤波器的输出信号被用于第二中值滤波。随后,图象单元被产生,处于“逐行”图象单元之间,并利用垂直内插的方法对这些图象单元进行垂直1/2行混合(1/2行移位)的内插。在最简单的情况中,这种垂直内插是图象单元的一个垂直平均。已内插的图象单元(格式为50Hz 1∶1)被缓冲器存储并以两倍的帧频被再次读出,因而其已存内插图象单元的第二行在时间上被延迟10ms发送。从而产生格式为100Hz,2∶1的输出场。结果是,已内插的图象单元被用于输出信号的所有的场,从而避免了上述的25Hz的干扰。客观上,必要的半行移动当受到干扰时不被查觉。
此外,已内插的图象单元在该100Hz的发送以前可受到一垂直峰化(提高高频成分的幅值),以便获得一个实际上改进的垂直清晰度。
有利的是,由于双对称滤波,上述的移动假像被大为抑制。
借助于附图的帮助,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示出:
图1为内插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简化方框电路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加倍帧频的装置的方框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国汤姆森-勃朗特有限公司,未经德国汤姆森-勃朗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44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