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联非调谐视频中频放大器和具有此放大器的电视接收机有效
申请号: | 93114743.3 | 申请日: | 199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77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8 |
发明(设计)人: | J·R·哈福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N5/52 | 分类号: | H04N5/52;H03F3/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岳,张志醒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联 调谐 视频 中频放大器 具有 放大器 电视接收机 | ||
这是1992年9月8日递交的美国专利申请07/940220的部分继续申请。
本发明涉及用在电视信号接收装置中的中频(IF)放大器,诸如用在电视(TV)接收机和盒式录像机(VCR’S)中,置于由射频(RF)下变频之后的这种中频放大器,称为“视频中频(Video IF)放大器”或“PIX IF放大器”。
在电视信号接收装置中实现中频(IF)滤波和增益功能方面的最新实践,是采用放在增益模块放大器之前的集总或“模块”滤波器,该增益块放大器在一个单片集成电路(IC)的范围内包含许多个直接耦合级联的放大级。不采用级间调谐。由增益模块IC放大器放大了的中频信号实际上是在该单片集成电路内进一步检出的,以便由该IC形成基带复合视频信号和4.5MHZ的伴音中频(IF)。从这些信号中滤出已放大的中频信号,以降低引起增益模块放大器振荡的再生之类的作用。
该“模块”滤波器通常是用以提供电视接收机所需的整个通带形状和邻近频道衰减的一种表面声波(SAW)滤波器。关于SAW滤波器和模块滤波及其应用,可以在K.Blair Benson为主编的TELEVISON ENGINEERING HANDBOOK一书的第十三章中查到。该书由McGraw-Hill Book Company于1986年在纽约出版发行。
关于电视中频(IF)放大器,在所论及的最优图像接收和最优声音接收范围内存在相冲突的要求,当采用把该模块滤波器置于增益模块放大器之前来进行中频放大时,这些相互矛盾的要求更难解决。在水平扫描方向具有完好分解力的良好图像接收,要求送给视频检波器的中频信号不包含对频道内伴音载波信号的响应。因此,在采用具有级间调谐的分立放大器件的电视信号接收装置中,通常频道内的声频陷波器放在视频检波器的前面。良好的图像接收还要求送给视频检波器的中频信号不包含对邻近频道伴音载频的响应,这种响应使伴音干扰图像。在采用具有级间调谐的分立放大器件的电视信号接收装置中,邻近频道陷波器放在视频检波器前面,并且,相对于邻近频道变换为中频所呈现的频带具有高(40dB左右)抑制能力。为了获得这种阻斥能力而仍保持对复合图像信号的可接受的线性相位响应,该视频载波变换为中频时须位于邻近频道伴音陷波器阻斥响应的边缘,通常衰减6dB左右。当采用模块滤波器放在增益模块放大器之前来提供中频放大时,须在增益模块放大器前面的增益模块滤波器内提供邻近频道和在频道内的陷波器,该增益模块放大器给出放大了的中频,以适合与视频检波器的直接耦合,这可以用来产生(载波差拍)伴音。
采用载波差拍伴音的TV伴音接收,伴音接收显示较好的信噪比,然而在伴音和视频载波混合在一起来产生4.5MHZ伴音中频信号之前,相对于中间频带,伴音和视频载波无衰减地变换为中频。为了达到较好的伴音接收同时遵循模块滤波的设计概念,在用于驱动视频检波器的级联的模块滤波器和增益模块放大器之外,于本发明中,对载波差拍伴音还采用了另一种级联的模块滤波器和增益模块放大器,两个增益模块放大器最好以基本相同方式在同一单片集成电路中构成,该发明者指出,它们的工作特性相互跟踪协调。最好每一增益模块放大器具有在IC中级联的平衡变换级,所以,作为从IC送出的输出信号的频率与作为送给IC的它的输入信号的频率不同。这样就减少了增益模块放大器再生振荡的危险。为了进一步减少在两级增益模块放大器之间再生相互作用的危险,一个增益模块放大器可以根据单端输入信号提供平衡的输出信号,而另一个增益模块放大器根据单端输入信号提供单端输出信号。两个增益模块放大器的增益控制特性的统调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检测接于两个增益模块放大器中某一个放大器之后的视频检波器的同步脉冲头而产生自动增益控制信号,为了以相似的方式控制它们的增益,允许自动增益控制信号并联地加到两个增益模块放大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4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