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燃料油无效
申请号: | 93115117.1 | 申请日: | 199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25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6-07 |
发明(设计)人: | 吴锁川;贾松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1/02 | 分类号: | C10L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师范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东升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燃料油 | ||
本发明为利用一种炼油残渣-硬质沥青乳化合成类似重油的新型燃料油的方法。
煤是一种重要的固体工业燃料,但发热量低,燃烧效率差,粉尘污染严重,废渣不易处理,一种能克服这些缺点的液态燃料--重油正逐渐受到人们的亲睐。然而我国重油资源相对较少,供求严重失衡。因此有必要寻求新的高效液态燃料。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如日本专利Jpn.KoKal Tokkyo Koho JP58 69,297,利用废弃物木屑,谷壳等与废油,废活性碳等混合得到一种发热量在6500Kcal,kg左右的燃料,然而,这些废弃物的分布较为分散,不易获得,且发热量偏低,实用性不强。
乳化沥青的发展,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普遍应用于道路的修建、维修养护以及屋顶防漏、燃料等。所用的原料沥青均为低软化点的石油沥青或煤沥青等,只需加热至100℃左右即可完全熔化。如CN1069512A(申请号92108709.8),煤沥青加热至60-90℃即可进行乳化;Eur Pat.Appl.EP63,192,利用软化点40℃的沥青在不到100℃时进行乳化。若用这些低软化点的沥青乳化制成燃料,成本高,原料来源紧张。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一种价廉易得的炼油废渣-硬质沥青为原料,掺水乳化制成高效液态工业燃料,由于硬质沥青熔点高达180℃以上,其乳化技术尚未见报道,本发明拟提供一种新的乳化方法。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1、新型燃料油的配方为:(重量百分比)
硬质沥青:30-80%
辅助溶剂:0.5-20%
溶剂:5-55%
乳化剂:0.05-3.0%
抗沉淀剂:0.01-1.0%
水:5-40%
辅助溶剂可以是甲醇、乙醇(均可用粗品)、污油、重油、低软化点沥青等或它们的混合物;溶剂可以是溶剂汽油、煤油、柴油、正辛烷、C9、C10、C12等或它们的混合物;抗沉淀剂可以是环烷酸锌或硬脂酸钙等;乳化剂可以是阴离子、阳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新型燃料油的生产方法为:
将硬质沥青粉碎成粒径为50-450微米的粉末,除去砂石等不燃物质,再以辅助溶剂及溶剂将硬质沥青粉末溶解,并加入部分乳化剂,获得油相,将乳化剂溶于水获得水相。乳化前油相温度为20-140℃,水相温度为20-90℃。乳化时先将水相(或油相)加入乳化机械循环搅拌,然后逐渐加入油相(或水相)连续搅拌0.1-1.5小时,获得流动性良好的高效液态燃料,贮存三个月以内不分层。
本发明的优点:
1、对产量极大、价格便宜的炼油废渣及炼油废油进行综合利用,减少三废,变废为宝。
2、提供了一种实用的高熔点硬质沥青的乳化方法。
3、该产品中掺入一定量水,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且可减少环境污染。
4、该新型燃料油在较低温度时流动性较重油为好,且热值高,可以替代重油作为工业燃料,较好地解决了重油的供需矛盾。
5、该新型燃料油是一种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实施例1
新型燃料油配比(重量百分比)为:
硬质沥青粉末:70%
重油:5%
柴油:15%
水:9%
环烷酸锌:0.3%
乳化剂OP:0.7%
块状硬质沥青用粉碎机粉碎,再经球磨机研磨,使其粒度达400微米。重油加热至70℃,调入硬质沥青粉末,再加入70℃的柴油,搅拌使粉末溶解,然后加入总量0.2%的乳化剂OP,剩余的乳化剂溶解60℃水中,最后将油相与水相于乳化机械中搅拌1小时,冷却后加入环烷酸锌,制得流动性良好的高效液态燃料。燃烧发热量不低于10000Kcal/kg。
实施例2
新型燃料油配比(重量百分比)为:
硬质沥青粉末:45%
污油+10#沥青 17%
C9+溶剂汽油:20%
水:15%
硬脂酸钙:0.20%
乳化剂NC-1:2.8%
粒度小于120微末的粉末硬质沥青溶于130℃的污油,10#沥青,C9及溶剂汽油的混合物;乳化剂NC-1溶于70℃的水。水相与油相于乳化机械中搅拌0.5小时,冷却后加入硬脂酸钙,制得的液态燃料流动性能好,燃烧值不低于10000Kal/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5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