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消烟除尘脱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115304.2 | 申请日: | 1993-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53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清;张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爱清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34 |
代理公司: | 山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030012***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除尘 脱硫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各种工业锅炉及工业窑炉烟气的消烟除尘脱硫装置。
单纯采用现有的多管旋风除尘器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消烟除尘效果,采用静电除尘器投资高、占地面积大,且维护工作量也大,而布袋除尘器需振打、清灰,且不耐高温,需经常更换,使用费用高。以上这三种除尘器都难以解决脱硫问题,现有的麻石除尘器虽有一定的脱硫效果,但投资较高,占地面积大,易产生二次污染,脱硫效果也不很显著。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集多种除尘器的功效于一体、具有完整的消烟除尘脱硫功能的组合式消烟除尘脱硫装置。
本发明包括有惯性旋风除尘器、风机、除尘脱硫箱和回流脱水装置,惯性旋风除尘器采用立式结构,并装于风机前,在立式惯性旋风除尘器下面还装有集尘箱,除尘脱硫箱和回流脱水装置依次装于风机后面,构成了完整的具有消烟除尘及脱硫功能的组合消烟除尘脱硫装置。
立式惯性旋风除尘器包括有旋风外筒、旋风内筒、烟气吸入管及烟气出口、复螺片。旋风外筒为竖直圆筒,其顶端中央开有烟气出口,其下端侧壁上装有烟气吸入管,该吸入管与旋风内筒连通,旋风内筒为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形筒,筒壁上开有竖槽,其底部装有底板,且底板具有一斜度。该内筒上端与复螺片联接。复螺片由内、外螺片及支撑盘构成,内、外螺片均为具有一定倾斜角的扇形叶片,两两相叠排列,内螺片装于支撑盘与旋风内筒之间,外螺片装于旋风内筒和外筒之间。旋风外筒下端敞开,通过落灰管与集尘箱相接。旋风外筒顶端中央的烟气出口通过连通管与风机相连,依靠风机的吸入动力,被处理烟气由烟气吸入管进入旋风内筒底部,产生向上旋流,烟尘中的尘粒经旋风内筒壁上竖槽,甩至旋风外筒内壁上,再落入落灰管下方的集尘箱内,旋风内筒内上升的烟气流经内螺片至复螺片上方,部分气流经外螺片返流,与沿旋风内筒外壁上升的烟气流相对运动,产生阻流,使尘粒落入集尘箱内。
集尘箱为负压密封式结构,包括有箱体和负压盖,箱体上方开有进灰口和敞口,进灰口与落灰管下端相接,敞口处设有滑槽,负压盖上端装有通气阀,下方装有Y型水挡,负压盖通过箱体敞口处滑槽安装于敞口处,滑槽底装有密封条。除尘器工作时,关闭负压盖上端通气阀,在负压盖内形成真空,在大气压作用下,使负压盖密封,防止水进入惯性旋风除尘器。Y型水挡的作用是增大负压的有效作用力。从除尘器落下的尘粒溶入水中,形成泥状。如需要除灰时,打开通气阀,可起出负压盖除灰。
除尘脱硫箱采用喷淋雾化式结构,包括有箱体、喷淋管及喷淋器、补水箱和水泵。箱体前端为烟气入口,与风机相连,箱体后端开有烟气出口。喷淋管与喷淋器状于箱体上方,在箱体上方形成一个雾化喷淋区。烟气经烟气入口进入箱体上方雾化喷淋区形成气水混合,将烟气中的微小尘粒洗涤下来,并将烟气中的SO2溶解形成酸,落入箱体下方,紧靠箱体装有一个与箱体连通的补水箱,喷淋管与箱体外安装的水泵相连,水泵从补水箱内抽水,打入喷淋管,形成水循环。
回流脱水装置包括有迷宫板、斜挡板、气水分离器、扩容器和回流管。迷宫板为一组相互平行的竖板,其一侧开有烟气入口,迷宫板底部设有一斜挡板,迷宫板上方为气水分离器,气水分离器包括有圆桶和分离叶片。分离叶片位于圆桶上端,具体装于中心支撑盘和圆桶之间,分离叶片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且叶片之间有一定间隔的扇形叶片,气水分离器上方为扩容器,扩容器为圆桶形,直径大于气水分离器圆桶直径,扩容器上端中央开有烟气出口,下端有回流孔接回流管与脱硫箱箱体连通。经除尘脱硫箱处理后的烟气含有大量水份,首先从烟气入口进入迷宫板,烟气中大量水份沾挂于迷宫板上,并流经底部斜挡板回流到除尘脱硫箱内,其余水份随烟气继续上升至气水分离器,烟气经分离叶片后产生旋流,进入扩容器圆桶扩容,使烟气中小水滴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扩容器圆桶,并经回流管回流至除尘脱硫箱箱体中。脱水后的烟气从扩容器上端的烟气出口进入烟道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爱清,未经张爱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53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