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乌梅果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3115452.9 申请日: 1993-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41379C 公开(公告)日: 1998-12-30
发明(设计)人: 康毅;曾凡骏;邹华雄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A23L2/02 分类号: A23L2/02
代理公司: 成都科技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邓继轩
地址: 61006***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乌梅 果茶 及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果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果梅或乌梅和南瓜为原料制备的果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产品也在不断创新,近年,一种以水果为原料,既含果汁又含果肉的浑浊饮料—果茶,已逐渐形成产品,风靡全国,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更为突出,它们多以山楂为原料,辅以适当添加剂,制成的产品以山楂风味,色泽为主,为了使产品中果肉成分比较均匀地悬浮,保持果茶有稳定的物理性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还需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或称增稠剂),山楂果茶中稳定剂用量高达0.5-0.9%,并且口味单一,口感不易为南方人所接受,产品价格偏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以果梅或乌梅和南瓜为主要原料,制造乌梅果茶。乌梅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疗效保健作用,已被我国卫生部列入食药两用资源;南瓜价廉,而且富含果胶和多种营养物质,利用南瓜来改善和提高果茶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稳定剂的用量(为目前现有技术产品用量的1/3~1/10),这种水果与蔬菜为原料制造复合饮料,其口感更适合南方人,产品营养成分高,成本低,很有推广价值。

本发明提供的乌梅果茶产品,其配方组分(按重量计)为:

果梅浆(固形物含量6-13%)         0~8份

乌梅浆(固形物含量5-12%)         0~6份

南瓜浆(固形物含量8-16%)         8~18份

稳定剂(可用海藻酸钠或羧甲基纤维素)0.05~0.2份

砂糖    8~14份

水      60~78份,其中,果梅浆与乌梅浆不同时为零。

本发明提供的乌梅果茶的生产方法

1.果梅浆的制造

(1)鲜果拣选:将采收的鲜果梅按其成熟度和大小分开,并除去腐烂、变质的果品。

(2)清洗:将个体较小和成熟度较低的鲜果梅用流动水洗去表面泥沙和其他杂质。

(3)漂烫:将80℃以上的热水漂烫鲜果2-6分钟,灭菌灭酶,并使果肉软化,便于打浆去核。

(4)打浆去核:将漂烫过的鲜果送入打浆机内,启动马达,并在打浆的同时,加入0.1~0.4倍鲜果量的热水,便于浆核分离。

(5)保鲜储存:将去核后的果梅浆中加入山犁酸作为保鲜剂,用量为果梅浆量的0.05~0.5%,果梅浆可在半年内使用而不变质。

2.乌梅及乌梅浆的制造

将鲜果分出成熟度高,个大肉多的送入烘房进行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60-100℃,时间为10~24小时,即得干果(俗称乌梅)乌梅,乌梅可在通风防鼠条件下保存半年而不变质。

制浆方法与鲜果梅制浆法类似

(1)清洗:取一定重量的乌梅用流动水冲洗,去掉泥沙,尘土等机械杂质。

(2)复水:将80℃以上的热水侵泡清洗过的乌梅,使果皮果肉膨胀,为打浆去核提供条件,复水用热水量为马梅重量的1.5~3倍,复水时间为5-12小时。

(3)打浆去核:将充分复水的乌梅和浸泡水一起输入打浆机内进行打浆去核,即得棕褐色乌梅浆,其固形物为5-12%。

3.南瓜浆的制造

(1)清洗:用流动水清洗南瓜表面的泥土和机械杂质,去除病害和腐烂的部分。

(2)去皮去籽:用刀削去南瓜表面硬皮,剖开去除中心的瓜瓣和瓜籽。

(3)切块:将南瓜切成约5~20×1~5×1~5厘米的块状,以便蒸煮

(4)蒸煮:为使南瓜软化,便于打浆,蒸煮温度为80~120℃,时间为10~30分钟。

(5)打浆去渣:将蒸煮熟化的南瓜块,连同蒸出的水分一起送入打浆机,同时去除小皮渣,从而获得固形物8-16%的南瓜浆,南瓜浆必须在4~24小时内使用完毕,否则会变质。

4.乌梅果茶的制造

(1)配料:按上述配方组分称重,先向配料缸中加入水总量的1/3

饮用过滤水,然后加入果梅浆,乌梅浆,南瓜浆,稳定剂和砂糖,启动马达,徐徐补加饮用水至总量。将料液搅拌均匀。

(2)超微粉碎:将料液送入胶体磨,接通冷却水后,启动胶体磨,使料液中的组分进行超微粉碎至20~100μ,同时,各组分将进一步混合均匀。

(3)乳化均质:将超微粉碎后的料液送入均质机内,接通冷却水后,启动均质机,在6~25MPa的高压下乳化均质,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细腻的口感。

(4)加热预杀菌:在夹套锅中,通入蒸气(0.2-0.5MPa)夹套中,将料液加热煮沸,使产品风味柔和圆润,同时也对料液进行预杀菌,待煮沸后,维持3~8分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技大学,未经成都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54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