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旋转型压缩机无效
申请号: | 93115697.1 | 申请日: | 199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89C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23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年庸;笹原丰;三浦一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F04C23/00;F04C18/35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礼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旋转 压缩机 | ||
1.一种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在密封壳体(1)内通过由主轴承(20)及副轴承(21)支承的曲轴(15)连接电动机部(11)和包括以隔板(18)区分连接的第1气缸部(16)、第2气缸部(17)的压缩部(12);在通过前记隔板(18)区分的前记第1气缸(16)及第2气缸(17)内分别设置收容叶片(27,28)的叶片室(32,34);其特征在于,在这些叶片室(32,34)内收容着、以便向叶片(27,28)供给润滑油的在前记叶片室互相独立地连通的第1供油路(R1)及第2供油路(R2);以及与这些供油路(R1,R2)连通、同时,与支承着前记曲轴(15)的副轴承(21)的端部连接着的供油管(41,42)。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前记第1气缸(16)及第2气缸(17)的叶片(27,28),是使其动作互相有180°的相位差,且在前记叶片室(32,34)内收容着。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前记第1供油路(R1)与设于前记第1气缸(16)的叶片室(32)连通,前记第2供油路(R2)与设于前记第2气缸(17)的叶片室(34)连通;前记供油管(41,42)是由在前记第1供油路(R1)及前记第2供油路(R2)上分别连接着的第1供油管(41)及第2供油管(42)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前记第1供油路(R1)与设于前记第1气缸(16)的叶片室(32)连通,前记第2供油路(R2)与设于前记第2气缸(17)的叶片室(34)连通;前记供油管(41,42)是由在前记第1供油路(R1)及前记第2供油路(R2)上分别连接着的第1供油管(41)及第2供油管(42)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压缩机设有在连接于前记第1供油管(45)及第2供油管(42)的副轴承(21)的端部安装着的其内侧构成油室的供油罩(60);和为了将积存于这个油室的润滑油向前记第1气缸(16)及第2气缸(17)的滑动部位导入的在前记曲轴(15)同轴形成的通路;和组装在这个通路内的叶轮(66)。
6.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压缩机具备有在连接于前记第1供油管(41)及第2供油管(42)的副轴承(21)的端部安装着的其内侧构成油室的供油罩(60);和为了将积存于这个油室的润滑油向前记第1气缸(16)及第2气缸(17)的滑动部位导入的在前记曲轴(15)同轴形成的通路;和组装在这个通路内的叶轮(66)。
7.根据权利要求3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1供油管(41)及第2供油管(42)和前记第1供油路(R1)及第2供油路(R2),是通过具有比前记供油管(41,42)的管径还要小的管径的喷嘴(49,49)分别被连接着,同时,在前记各供油管(41,42)的前记喷嘴(49,49)近旁分别形成有吸油孔(63,63)。
8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1供油管(41)及第2供油管(42)和前记第1供油路(R1)及第2供油路(R2),是通过具有比前记供油管(41,42)的管径还要小的管径的喷嘴分别被连接着,同时,在前记各供油管(41,42)的前记喷嘴(49,49)的近旁分别形成有吸油孔(63,63)。
9.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1供油管(41)及第2供油管(42)和前记第1供油路(R1)及第2供油路(R2),是通过具有比前记供油管(41,42)的管径还要小的管径的喷嘴(49,49)分别被连接着,同时,在前记各供油管(41,42)的前记喷嘴(49,49)的近旁分别形成有吸油孔(63,63)。
10.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卧式旋转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1供油管(41)及第2供油管(42)和前记第1供油路(R1)及第2供油路(R2),是通过具有比前记供油管(41,42)的管径还要小的管径的喷嘴(49,49)分别被连接着,同时,在前记各供油管(41,42)的前记喷嘴(49,49)的近旁分别形成有吸油孔(63,6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569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体矿岩动态粉碎性能测试装置
- 下一篇:逆向供给一次空气半煤气连续反燃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