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栓通冲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3115841.9 | 申请日: | 1993-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56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19 |
发明(设计)人: | 周耀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耀群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K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7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栓通 冲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药品,特别是一种治疗人体脑血栓疾病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脑血栓,中医称之脑中风,其发病原因中医认为属血瘀所致,故活血化瘀成为中医治疗此病的主要大法。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脑血栓的中成药较多,市售的“消栓口服液”(吉林省四平市制药厂生产),是根据我国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制成,该药含有黄芪、当归、川芎、桃仁、赤芍、红花、地龙。该药虽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较好,但临床使用中仍有其不足之处,一是活血化瘀功效尚不够强;二是缺少滋阴养液成分,久服易引起上火;无理气药,有碍于气行;无引血下行药,不易使积于头部的瘀血下行;缺辛凉开窍和调性药,使药效作用发挥慢。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上述消栓口服液进行改进,克服其缺点,为临床提供一种活血化瘀功能进一步提高,并兼有理气通络、滋阴养液、引血下行、药性平和、药效发挥较快的中成药冲剂,以进一步提高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消栓通冲剂是在补阳还五汤的配方基础上增加丹参、三七、枳壳、地黄、牛膝、甘草和冰片等中药成分,并以淀粉和庶糖为辅料制成。其中丹参和三七进一步加强活血化瘀功能;地黄起滋阴养液作用;枳壳宽胸理气,疏理气机;牛膝性降,可引药下行,使头部瘀血下行;甘草调和药性;冰片辛凉开窍。经过改进后,使本发明药效全面,疗效进一步提高。临床上不仅用于对脑血栓的治疗,且可治疗其他血栓性疾病及对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心绞痛等病症的治疗;同时具有明显的预防中风作用。
本消栓通冲剂的制备方法是按黄芪3500-4000克,当归800-1200克,地黄800-1200克,桃仁450-550克,赤芍450-500克,川芎480-550克,地龙450-550克,枳壳480-530克,三七480-530克,丹参500-1000克,甘草220-280克,牛膝600-900克配料,加10倍重量的清水加热至100℃,2小时,滤出药液,再加入红花600-900克,再加原药8倍重量的清水,二次加热到100℃,1小时,滤出药液,两次药液合并,浓缩到比重为1.2(40℃时),加二倍重量浓度为90%的乙醇,混匀,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浓缩至比重为1.3(40℃时),真空干燥,粉碎,加庶糖和淀粉及乙醇造粒,干燥,过筛制得冲剂,将14-18克冰片制成胶囊,与冲剂一起配用。
实施例:
按黄芪3750克,当归1000克,地黄1000克,桃仁500克,赤芍500克,川芎500克,地龙500克,枳壳500克,三七500克,丹参750克,甘草250克,牛膝750克,配料,加10倍重量的水于提取罐中加热至100℃,2小时,用板框过滤机滤出药液,再加入红花750克,加原药8倍重量的水二次加热至100℃,1小时,同法滤出药液,两次药液合并,通过减压浓缩罐浓缩至比重1.2(40℃时测得),加入二倍重量浓度为90%的乙醇,搅拌混匀,静置12小时,吸取上清液,通过减压浓缩锅浓缩至比重1.3(40℃测得),通过真空干燥机干燥,粉碎加庶糖和淀粉混匀,以90%乙醇制粒,干燥过12目筛,即得冲剂,分装600袋,每袋10克。将16克冰片制成300粒胶囊,每粒配两袋冲剂服用。
临床用上述冲剂治疗脑血栓76例,其中脑血栓急性期24例,恢复期31例,后遗症期21例,一日三次,每次两袋,连服半日为一疗程,连用三个疗程后疗效观察,总有效率达91%。经各项检查可发现服用本药能改善微循环,使微血管扩张,血液粘度降低,流速增快,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微血栓减少和消除。这是本药对脑血栓形成较高疗效的根本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耀群,未经周耀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58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