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介质压缩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118460.6 | 申请日: | 1993-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58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07 |
发明(设计)人: | 哈罗德·文策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罗德·文策尔 |
主分类号: | F01K23/14 | 分类号: | F01K23/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民军 |
地址: | 联邦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介质 压缩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对气体介质进行压缩的方法,其中被吸入的气体借助于内燃机所驱动的压气机,从较低的出口压力,通常为大气环境压力,被压缩到预定的终点压力,内燃机排气气流的能量被作用到涡轮增压器的驱动侧,它对被吸入的气体在进入压气机之前进行预压缩,和/或对压气机排出的已被压缩了的气体进行后压缩,其特征是,利用内燃机的排气对闭式或开式液-汽循环系统中处于压力下的液体进行汽化,并将蒸汽送至涡轮增压器的驱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其中的气体介质为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蒸汽被分流,并且每一部分气流都被送到若干涡轮增压器的驱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是,一部分气流由旁路开通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蒸汽气流被顺序送到多个涡轮增压器的驱动侧。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蒸汽气流离开一个涡轮增压器的驱动侧之后,在进入下一个涡轮增压器的驱动侧之前,由内燃机的排气重新加热,在此过程中,排气首先被用于汽化,接着被用作中间加热,或者以相反的顺序加以利用。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是,排气在对液-汽循环系统作用前被分流,一部分气流用于汽化,另一部气流用于中间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内燃机的排气直接送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驱动侧,而后用废气涡轮增压器流出的排气对液-汽循环系统中的液体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之一的方法,其特征是,排气首先被用于对液-汽循环系统中的液体汽化,接着再被送到废气涡轮增压器的驱动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液-汽循环系统中待汽化的液体,由内燃机机油和/或冷却水循环中的余热进行预加热。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蒸汽由内燃机的排气进行过热处理。
12.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的装置,它有一台压气机,该压气机轴与内燃机连接,所述装置至少具有一台涡轮增压器,它装在压气机的进气管和/或出气压力管上,它的驱动侧由内燃机的排气提供能量,其特征是,涡轮增压器是蒸汽涡轮增压器(21,22),其驱动侧安装在一闭式或开式的液-汽循环系统中,该系统具有一冷凝器(11),贮水箱(12),供水泵(13)和汽化器(14)。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是,蒸汽引导管在汽化器(14)之后形成分支管(90,92),分支管(90,92)各与一台蒸汽涡轮增压器(21,22)的驱动侧相连,从蒸汽涡轮增压器(21,22)引出的蒸汽管(91,93)在冷凝器(11)之前重新又合并。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特征是,一段分支管构成可关、可开的旁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是,蒸汽管道(92,95)以串联方式将蒸汽涡轮增压器(21,22)的驱动侧相互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装置,其特征是,在一台蒸汽涡轮增压器(22)与下一台蒸汽涡轮增压器(21)之间的管道(95)中装有一热交换器(18),内燃机(40)的排气同样也被引至热交换器,其中,排气管(41)首先与汽化器(14)相连,接着另一根排气管(42)继续与热交换器(18)相连,或者其顺序相反。
17.根据权利要求12到16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是,一台装在压气机(50)的进气管或出气压力管上的废气涡轮增压器(25)的驱动侧直接与内燃机(40)的排气管(41)相连,从废气涡轮增压器(25)引出的排气管(42)与闭式或开式液-汽循环系统的汽化器(14)相连,在该系统中至少装有一台蒸汽涡轮增压器(22)。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之一的装置,其特征是,内燃机(40)的排气管(41)直接与液-汽循环系统的汽化器(14)相连,由汽化器(14)引出的排气管(42)与废气涡轮增压器(25)的驱动侧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是,内燃机(40)的机油循环系统和/或冷却循环系统与装在液-汽循环系统中供水泵(13)和汽化器(14)之间的热交换器(19)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罗德·文策尔,未经哈罗德·文策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84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