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高纯氧化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3118542.4 | 申请日: | 1993-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67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启山;李明东;贾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2B3/26 | 分类号: | C22B3/26;C01F17/00;//C22B5900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小娟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高纯 氧化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萃取分离获得高纯氧化钇的方法,属于湿法冶金领域。
目前,提取钇的典型工艺为环烷酸萃取法,但由于环烷酸萃取的工艺过程是在pH=4-6范围内进行,很多非稀土杂质在此范围内发生水解,造成体系乳化,使生产无法进行,为此,必须对料液进行严格的除杂处理。北京大学化学系无机教研室“环烷酸-盐酸体系从江西混合稀土萃取高纯氧化钇Ⅱ,乳化的原因及消除方法”,《稀有金属》1978.No2,肖方春“稀土溶液净化除杂”《江西有色金属》1990.3都对稀土萃取料液除杂处理作了介绍,目前通常采用的料液除杂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萃取法,化学法是对料液进行中和除杂,将稀土氧化物用盐酸酸溶后调节pH=4-5,再加入丁基磺原酸钠或(NH4)2S加热至沸,沉淀、过滤,可以除去大部分Fe、Si、Pb等非稀土杂质,该流程较长,要求十分严格,且气味难闻,操作起来很不方便。萃取法是用N235或N263萃取除杂,先将混合稀土氧化物用盐酸酸溶至2M左右,用N235-混合醇-煤油为有机相单级1∶1萃取一次,这样只能除去Fe3+和部分Pb、Cu、Zn,但溶液中存在的少量Fe2+不易除去,进入萃取槽中慢慢氧化,以Fe(OH)3的形式沉淀下来,积累严重时会造成体系乳化,影响萃取分离的进行。上述两种方法除杂后料液在萃取过程中还经常出现界面污物,影响萃取的正常进行,为此还需要用环烷酸有机相单级预平衡1-2次,但由于此过程要求料液的pH=3~4,而造成预平衡分层澄清时间较长,并且对预平衡的环烷酸有机相还需经常处理,这样会使料液预处理流程较长,影响稀土收率。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简化并缩短稀土溶液的原料预处理过程,较好的除去Fe2+,提高稀土收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离子吸附型混合稀土矿经P507-HCL体系分组后的稀土反萃液做为原料,直接加0.02~0.06VOl%的H2O2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然后再以10%N235-10%异辛醇-80%煤油为有机相进行单级萃取去除非稀土杂质,相比为1∶1,然后调PH=2~3,在REO浓度为0.8~1.0M下进入箱式混合澄清萃取槽进行萃取,以25%环烷酸-20%异辛醇-55%煤油为萃取有机相,皂化度0.60±0.02M,1.5~4.0MHCL为洗液,以流比为VS∶VF∶VW=(4.2~4.3)∶1.0∶(1.0~1.1)进行萃取分离稀土杂质,然后经萃取分离非稀土杂质及后处理,即可得到纯度大于99.999%的Y2O3。
本发明萃取槽的总级数为105级,料液进入萃取槽的级数为75~85级。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述。
1.料液预处理
以离子吸附型混合稀土矿经P507-HCL体系分组(Gd-Tb、Tb-Dy、Dy-Ho分组均可)后的重稀土反萃液为原料,直接加入原料液0.02~0.06%(体积)的H2O2溶液,这样可将Fe2+氧化成Fe3+,便于N235有机相萃取除杂,H2O2<0.02%时达不到理想的去除Fe2+的效果,H2O2>0.06%时,造成H2O2过量太多,而增大了化工试剂消耗。
2.有机相单级除杂
用10%N235-10%异辛醇-80%煤油为有机相(相比1∶1)进行单级萃取除杂,去除Fe、Zn、Pb、Cu等杂质,该处理后的萃取料液为浅红色透明溶液,在酸性介质中加入KCNS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证明料液中Fe含量在微量以下。
3.取提取Y2O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未经冶金工业部包头稀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85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