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香糖香烟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93118909.8 | 申请日: | 1993-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08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4-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崇德 |
主分类号: | A23G3/00 | 分类号: | A23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0037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香糖 香烟 及其 制造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是在现有香烟外形结构上附装有特制口香糖的一种新型香烟,是一种能进一步减轻香烟在吸烟中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即刻产生的轻度中毒效应的口香糖香烟及其制造方法和该口香糖香烟的应用。本发明属于吸烟用品的口香糖成份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这一领域。
吸烟除能致癌外,还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等。香烟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内迅速而又牢固地和血红蛋白结合,使组织缺氧,再加上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痉挛性收缩,血流减慢,血量减少,就会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专利申请号90107637.6《胶基糖香烟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采用已公知的促使人体唾液大量分泌和高碳水化合物等现有技术进行鼓漱充分混合烟雾抑制吸烟致癌物质,由于鼓漱唾液混合烟雾,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亦凝溶在唾液里。胶基糖本身在这里起了供耐咀嚼促使唾液不断大量分泌,协助抑制吸烟致癌物质的作用。但吸烟人在许多交际场合往往匆匆吸烟,无暇时时刻刻顾及咀嚼胶基糖促使唾液大量分泌鼓漱充分混合烟雾,仍要出现吸烟引起眩晕,心跳过速等轻度中毒现象。本发明附装在香烟上的口香糖,供吸烟人在吸烟前充分咀嚼后吸收香气糖水汽入肺再吸烟,在停止鼓漱唾液充分混合烟雾的情况下,仍能显著减轻吸烟带来的眩晕,心跳过速等轻度中毒效应。
一般通常见到吸烟后引起人体即刻产生的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轻度中毒:头部发沉、眩晕,眼前昏暗。
尼古丁中毒症状:心动过速。刺激神经系统短暂兴奋,随后就是麻痹,头部疼痛麻木恍惚。
烟薰焦油致癌物症状:口腔粘膜有严重浓烈的烟焦油薰味,直接感觉得到。肺部吸入烟雾同样附粘有烟焦油,就是直接感觉不到,直到长期吸烟刺激引起肺部不适才有感觉。
最后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各部位的癌症等,则是长期吸烟刺激积累的结果。
凡是吸烟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开始初期吸一支烟后就感到眩晕发黑,头昏脑疼,经长期吸烟有了经验,吞云吐雾要吸上四、五支烟才感到头昏脑疼。
现以一个刚开始吸烟的人来检验按现行纯粹吸一支烟的效果。
这个人吸烟前,心情平静,头脑完全清醒,眼不昏花,按脉博测心跳率共三分钟,每分钟心跳率都是64跳(每个人的心跳率都不相同,应以各自的心跳率为准),以此为底,作为与吸烟后引起的效应进行比较。
随后吸一支烟,将烟雾100%吸入肺部,约吸到半支烟时开始进行检测:
一氧化碳轻度中毒症状:立即感到眩晕发黑。
尼古丁中毒症状:按脉博连测三、四分钟,其中三次测得每分钟心跳率为74跳,只有一次测得76跳。与吸烟前正常心跳率64跳相比较比较,增加10~12跳,约增加16%。增加的心跳率开始下降的一小时,感到昏疼恍惚,断断续续要到三天以后才完全清醒。
一支烟后,口腔内有浓重强烈的烟薰味。
受检人待身体恢复到未吸烟前完全正常状况,按现行吸烟吞云吐雾,吞吸烟雾1/3,吐雾2/3,一支烟后的检验:
一氧化碳轻度中毒症状:眼略昏花,但不发黑。头脑昏疼。
尼古丁中毒症状:按脉博测心跳率三分钟,每分钟70跳,与未吸烟前正常心跳率64跳相比较,增加六跳,约9%以上。增加的心跳率开始下降约一小时,感到神志不清,断断续续约4小时才完全清醒无反复。
一般对一氧化碳轻度中毒的解除是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处给予氧气吸入,加速一氧化碳的排除,从而加速血流中碳氧血红蛋白的离解。美国带孔过滤嘴香烟根据空气稀释原理,使每支烟的一氧化碳含量减少到2.8~12.8(g)mg,比不带孔过滤嘴,<14.4~20(23)mg>和无过滤嘴<11.6~17(8)mg>等的香烟低。
对于尼古丁中毒引起心跳过速的解除,常见的是给予阿托品,以控制付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或用酚胺拉明1~5毫克肌肉或静脉注射,以控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崇德,未经王崇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89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北冬虫夏草生产与深加工新技术
- 下一篇:一种反射镜面的新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