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无效
申请号: | 93119430.X | 申请日: | 199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98C | 公开(公告)日: | 1996-07-03 |
发明(设计)人: | 小川雅雄;迫裕之;山本定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树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 ||
本发明有关电动车,尤其有关充电器在电动车上的布置。
作为传统的电动车的例子,已知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3—243484号公报上记载的鞍座型电动车,此电动车的特征在于将蓄电池布置在前后轮间、连接前、后轮车轴的连线以下的位置,且通过该公报附图8所示充电插座63对此蓄电池充电。
对上述电动车未进行更详细说明,然而,和传统的电动车一样,是从设置在车辆外的充电器进行直流6—24V的充电。
但是,由于还未能将此种充电器沿道路密集配置,驾驶者需对电能的剩余量给予注意,必需使车辆有足够的电能到达设置充电机的场所,因此,希望在车辆上装备充电器,使能从交流100V进行充电。
在容纳空间受限制的两轮车等轻型电动车中,使充电器的配置有困难。此外,还要求具有能安放头盔等大型安放部。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对于容纳空间受限制的电动车提供巧妙配置大型安放部和充电器的电动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动车,包括位于由头管,中心框架、后框架构成的车体框架前部的前轮,载放在中心框架上的蓄电池组和分别配置在车体框架后部的动力传动组件,后悬杆、充电器以及大型安放部和鞍座,其特征在于将充电器配置在大型安放部的后方下部,将充电用软线42安放在位于大型安放部的后部和充电器上方的充电用软线安放部内。
此外,充电器具备充电器冷却风扇,其特征在于将此充电器冷却风扇配置在沿车宽方向离开车体中心线的位置上。
这样,能将充电器配置在位于鞍座下方的安放部后方下部和后轮上方的较大空间范围内。
充电时使用充电用软线。充电器的发热用充电器冷却风扇进行冷却,且由于使充电器冷却风扇沿车宽方向离开车轮,从而能防止车轮溅起的泥水溅上。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动车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电动车中心框架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电动车蓄电池安放部立体图,
图4为适合于本发明电动车的蓄电池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电动车充电器和充电用软线安放部的配置图,
图6为沿图5中的用6表示的箭头方向的视图,
图7为本发明动力传动组件的俯视剖面图,
图8为沿图7中的8—8线的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组件和车体配合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电动车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另外实施例电动车的俯视图,
图12为表示有关本发明另外实施例的蓄电池监视,充电控制和行走控制的安装构造以及后盖组装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这些视图均作为朝向标号方向看的图。
图1为本发明电动车的侧视图,电动车(例如电动两轮车)1是在车体框架2(包含头管3,中心框架4,后框架5)的前部配置前轮6,前叉7和手柄8,在位于中央的中心框架4上安装蓄电池箱10,在后部由下向上配置后轮11,动力传动组件12,后悬杆13,充电器14,大型安放部15以及鞍座16,可在大型安放部15内安放头盔17。
18,19,20分别为前盖,中盖和后盖,在图上,为简化而未标出其界限线,22为尾灯。
图2为本发明电动车中心框架放大图,中心框架4为中空结构,沿车宽方向每侧设三处,每处设两个,共计设六个空气排出孔24,且使向后方连通延伸,通过接管25将蓄电池冷却风扇26安装在后端部。
特点是能将蓄电池冷却风扇26的部份安放在能安放头盔的大型安放部15的底上形成的上凹底部15a上,冷却风扇为离心式,使其吸入口26a略向上。
图3为本发明电动车蓄电池安放部立体图,对于本发明电动车1,可沿中心框架一侧载放三个,左右共载放六个蓄电池组28,将蓄电池组28按图示箭头方向安放,可以将罩子29罩上。30为橡胶座,用来弹性支承蓄电池组。
图4为适于本发明电动车的蓄电池组的主视图,蓄电池组28是使可分割成两的箱28a内具有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小室31,在其前、后面开设多个小孔28b。
将蓄电池组28的空气吸入口28c开设在上部肩部上,使此空气吸入口28c和图3所示的空气排出口24相连接。
图5表示本发明电动车充电器和充电用软线安放部的配置,在鞍座16的下方具备安放头盔等的大型安放部15,其特征在于将充电器14配置在此安放部15的后方下部(参照图1)和后轮11的上方。此外,所说的大型安放部15的后方就是指大型安放部15的纵向中心的后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94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