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钩搭件集合体的制造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119794.5 | 申请日: | 1993-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83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05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正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托斯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D21/00 | 分类号: | B29D21/00;B29C4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春京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钩搭件 集合体 制造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在商品上安装标牌时使用的钩搭件集合体,即标牌连接件集合体的改进,特别是关于正确地、而且工业上制造使间隔紧密地配置的钩搭件集合体的装置。
钩搭件是商品上装标牌时用的部件,也称为标牌连接件或标牌扣针。它由横向长的矩形的、呈板状的头部和与该头部的中央正交并延长的长丝部以及与该长丝部的端部正交配置的横杆构成,其整体构成呈H形,作为通过连结部在一根连结棒上连接50~200根左右钩搭件的钩搭件集合体,是利用尼龙和聚丙烯等具有分子取向性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整体成形的,然后延伸长丝部,使其直径像线一样地细,与此同时,使其强度提高并具有挠性,成为最终产品。
关于这种钩搭件,已通过很多公报例如特公昭45-37100号公报和特公昭52-20240号公报等发表了提案。
特公昭45-37100号公报的发明是关于“金属模内延伸”的技术,是利用金属模进行成形和作为长丝部延伸机的部分夹持装置的技术。将尼龙等的合成树脂喷射到金属模内,刚成形的钩搭件集合体的坯料其长丝部分为未延伸状态,其直径相当粗,分子大多为无定形(非晶态)的,没有足够的强度,不具备作为钩搭件利用的特性。因此,将这种坯料装填入延伸机,把长丝部延伸3~4倍左右,使其像硬毛一样地细,象线一样使强度和韧性得到提高,成为最终产品。
然而,一旦从金属模取出成形的钩搭件集合体坯料,将它装入另一延伸机而对长丝部进行延伸的方法,需要成形和延伸两个工序,在这两个工序之间必须移送具有很细结构的钩搭件集合体的坯料,因此容易产生不合格品。由于在实际制造钩搭件过程中,成形工序和延伸工序的加工速度和控制条件完全不同,因此,很多是在不同工厂配置各工序的装置来进行加工。
该特公昭45-37100号的发明,是成形时使用上下(或左右)可以分开、并在长丝部的中间部位从分型线处可左右(或上下)分为两块的金属模,连续进行成形工序和延伸工序的。从原则上说,这是一种可以高效率地生产纤细的钩搭件集合体的优秀装置的发明,该发明使用上下及左右分为四块的金属模,一侧金属模相对于夹持长丝部的另一侧金属模可以移动,把成形工序制造的钩搭件集合体的坯料保持在该金属模内,接着延伸长丝部,可以不从金属模内取出钩搭件集合体的坯料便加工成最终产品。
另外,特公昭52-20240号公报的发明是提供可以防止钩搭件集合体的头部之间产生纠缠的“连结扣针”。如上所述,钩搭件集合体是通过连结部将多个钩搭件连接在一根连结棒上的,从整体看,恰似梳子形,通常的状态是头部分离,互相可以移动。
因而,在打包和使用该钩搭件集合体时,很多钩搭件集合体装在一个箱内,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如下问题:其头部相互插入,产生纠缠。因此,在将该钩搭件集合体装入安装机内使用时,必须一个一个地解开这种纠缠。为了一举解决钩搭件头部之间的这种纠缠问题,该发明公开的技术是用可以简单地拉开头部的连结件连接,将头部连成一体而成为块状的优秀技术。
参照该特公昭52-20240号公报的附图就可以理解,金属模中的空腔是以相当于头部厚度的足够间隔横列配置的。该钩搭件集合体是利用尼龙和聚丙烯等热可塑性树脂成形的,但该成形工序的喷射成形压力必须为高达700-1500Kg/cm2的高压。
因此,成形各个钩搭件的型腔之间的模壁必须相应地能承受这种高压。具体地说,使用日本工业标准(JIS)的SKD61(牌号)的金属模用钢,在金属模穿设有钩搭件集合体用型腔的情况下,在钩搭件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就是形成在成形时保留树脂的室的壁厚,这是个问题。
另外,传统的金属模,对于一根连结棒,设置一个注入口,因此,通过一个注入口和一根连结棒,供给成形50~200个标牌扣针的树脂。
根据这样的关系,为了在相邻的标牌扣针的型腔中充填熔融树脂的过程中即使产生很小的压力差,形成型腔的模壁也不破损,其模壁厚度至少应为1.0~1.2mm左右。由于受到这样的制约,难以显著减小钩搭件的间距。
另一方面,为了易于进行打包和输送、易于装入安装机和进行操作,必须减小头部和横杆部的间隔而紧凑地形成钩搭件集合体,也就是说应具有致密的、纤细结构的钩搭件集合体,关于这一点,已进行了种种研究。但是,如上所述,在形成钩搭件集合体的各个型腔之间,必须具有1.0~1.2mm左右的间隔,也就是划分型腔的模壁的厚度,当膜壁比该值薄时,膜壁很可能由于所注入的树脂的压力作用而被破坏。即使不被破坏,电不能重复经受很多次应力的作用,耐用性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托斯卡株式会社,未经托斯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97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放电灯的电路装置
- 下一篇:非挤出颗粒状阻燃添加剂浓缩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