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数器无效
申请号: | 93119805.4 | 申请日: | 199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22A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07 |
发明(设计)人: | 塚越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特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M1/10 | 分类号: | G06M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岳,叶恺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数器 | ||
本申请涉及由框架,计数显示装置、使该计数显示装置动作的驱动装置和驱动源构成的计数器,特别是驱动源线圈可相对于框架自由拆卸特征的计数器。
过去的计数器,已知如图8与图9所示,图中符号(1)是作为框体的框架。(2)是支持在轴(21)上的多个数字齿轮。(3)是往复转动体。(4)是绕在线圈骨架(42)上的线圈。符号(31)是一端固定在框架(1)侧壁的孔中。另一端与上述往复转动体(3)相连的衔铁。符号(32)表示套在往复转动体(3)的支轴(32a)上的弹簧。(43)为铁芯,该铁芯(43)插入线圈骨架(42)中,其露出端与上述衔铁(31)相对。在往复转动体(3)的前端形成动作爪(3a)、(3b),该动作爪(3a)、(3b)与在数字齿轮2侧面设置的驱动齿轮(2a)啮合。
利用线圈(4)中电流的通断,在铁芯(43)上产生励磁或消磁,衔铁(31)则由于反抗弹簧(32)的作用被铁芯(43)吸引,或回归原位置而发生摆动,伴随该衔铁(31)的动作,往复转动体(3)以支轴为中心进行往复转动,往复转动体(3)端部的动作爪(3a)、(3b)使驱动齿轮(2a)转动,此转动通过轴(23)上的多个小齿轮依次传递到相邻的另外数字齿轮(2)上,使数字齿轮(2)转动进位。
然而,在上述计数器中往往发生下述的不如意的情况,即,若有某种振动施加在计数器上时则发生误计数。若用图9说明这种情况,当在计数器上特别是前后方向(图中箭头方向)有冲击时,由于往复转动体(3)产生和衔铁(31)被铁芯(43)吸引时同样的摆动,所以出乎意料地驱动齿轮(2a)转动,从而发生误计数。由于往复转动体(3)的支轴(32a)偏于后方,也就是说成为所谓单端支承状态,也是为诱发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
另外由于铁芯(43)只在一个地方吸引衔铁(31),所以,吸引力较弱,计数器整体的响应性能较差。同样,由于衔铁(31)与往复转动体(3)分别为独立体,也是使计数器整体的响应性能较差的原因。
进而,在衔铁(31)与固定该衔铁(31)的设在框架(1)侧壁上的孔之间,由于在衔铁(31)摆动时产生摩擦,将会使衔铁(31)的动作变得迟钝,并在上述接合部引起磨损。因此,为使衔铁(31)的摆动圆滑,需要在上述接合部加入润滑脂等润滑剂。但是,在组装时往往会把润滑剂误涂在驱动齿轮(2a)与动作爪(3a)、(3b)的接合处,或各个小齿轮(22)与数字齿轮(2)的接合处等部分。结果,由于润滑剂的粘性造成计数器各部分不能圆滑正常动作的故障。
进而,为适应计数器精度、动作电压等规格的不同需要准备几种计数器,各部件不能同时制造不能预先进行装配,于是,必须确保在库部件量大于需要量以及不能应付短期交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如第10图中所示,提出了具有框架(1)、计数显示装置、使该计数显示装置动作的驱动装置与驱动源构成的计数器,上述计数显示装置具有多个数字齿轮(2),使该数字齿轮(2)转动的小齿轮机构(22),及在上述数字齿轮(2)中最下面的数字齿轮上设置的驱动齿轮(2a);上述驱动装置具有往复转动体(3)、衔铁(31)和往复转动体(3)的弹簧(32),在支承得能往复转动的往复转动体(3)的一端形成一对动作爪(3a)及(3b),该动作爪(3a)及(3b)与驱动齿轮(2a)啮合;衔铁(31)设在该往复转动体(3)上;上述驱动源具有线圈(4),及由插入绕着该线圈(4)线圈骨架(41)中的内片部分(42a)与位于线圈骨架(41)之外相应于所产生的磁性使上述衔铁(31)摆动的外片部分(42b)构成的略成“]”形的导磁板(42),所提计数器以此为特征。
的确,按照第10图中的计数器,不易因振动冲击而发生误动作,总是能正确迅速地计数,但仍未解决部件库存问题,及短期不能交货等问题。因而,解决这种课题成为当务之急。
本申请人鉴于上述诸问题,经反复研究,结果开发出一种把计数器本体与驱动源分开的全新的计数器。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少库存部件并能实现短期交货的计数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特斯株式会社,未经孔特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198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