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调节液位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93120474.7 | 申请日: | 199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73A | 公开(公告)日: | 1994-07-13 |
发明(设计)人: | 林万超;陈国慧;邢秦安;严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9/02 | 分类号: | G05D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控制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位控制器,特别涉及一种自调节液位控制器。
目前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液位调节器有浮球机械式、气动式和电动液位控制三种。这些液位调节器均因其执行机械动作频繁、易磨损、易腐蚀而经常发生卡涩故障,使液位失控,严重影响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因而在生产实际中,这类设备的液位控制一直是个极待解决的难题。(日 中开多喜雄·蒸汽疏水阀·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根据气、液两相的性质和流动原理提出一种自调节液位控制器,具有运行可靠、结构简单、造价低的特点。
本发明是基于气、液两相的性质和流动原理而设计,即气、液的比容相差上千倍,气、液通过喷嘴的速度相差几十倍,利用这些基本物性在本发明的调节阀体内形成一个自调节特性,即液位高时调节阀流出的液体自然增多,当液位低时调节阀流出的液体自然减少。利用这个气、液变化产生的自调节特性,自动地控制了容器出口的液体量,从而达到自动调节液位的目的。
图1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调节阀的结构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包括一个通过气连通管8和水连通管9与需要维持液位的工业设备1相连接的传感器2,传感器2包括一个平衡筒10,平衡筒10内配置一开口曲线管5,开口曲线管5的另一端与一调节阀3的调节气入口7相连通,调节阀3的液体入口6和需要维持液位的工作设备1的排水管相连通,调节阀3的液体出口与需要该液体的其它设备相连通;所说的开口曲线管5的一端的曲线为近似抛物线,抛物线开口朝下;所说的调节气入口7的开口呈渐缩状,其方向与液体入口6的开口方向成一定的夹角以保证液体流向与调节气流向相反,液体入口6也呈渐缩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维持液位的工业设备1的液升高时,平衡筒10通过连通原理感受到液位升高的信息,由于液位升高,开口曲线管5的抛物线断面被封住的部分增加,抛物线断面的通气部分减小,导致通往调节阀3的气量减少,气量的喷射速度相应减小,结果使得阻碍液体流动的动力减小,从调节阀3流出流量增加,需要维持液位的工业设备1中的液位恢复正常位置;反之,当需要维持液位的工业设备1中的液位降低时,本发明起相反的作用,使调节阀3流出的流量减少,需要维持液位的工业设备1的液位恢复正常位置。
由此可见,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液体由调节阀3的液体入口6进入调节阀3,气体由调节阀3的调节气入口7进入调节阀3并在调节阀3的喉部逆向汇合,可以降低液体流速,再加上气液混合物共同通过调节阀3喉部将使通过液体的流量减少,由此可知改变调节气量大小,将改变液体流出量的大小,从而实现无触点、无运行部件的自调节液位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20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