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温摩托车头盔无效
申请号: | 93200062.2 | 申请日: | 1993-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6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1 |
发明(设计)人: | 官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官冲 |
主分类号: | A42B3/00 | 分类号: | A42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清华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摩托车 头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可控温摩托车头盔,其控温原理是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在不同电流下吸收(放出)热量的速率不同,而达到精确地控制温摩托车头盔内的温度。
通常的摩托车头盔为达到安全上的技术要求,忽略了它的通风和散热。这样,在炎热的夏季,使配戴者感到极不舒适,尤其对于那些长时间配戴者,可能造成头昏、目眩、甚至中暑,而引起车祸。按我国交通规则,为了保证驾驶员和乘座者的安全,摩托车驾驶者或摩托车乘座者都必须配戴摩托车头盔。然而在夏季,由于通常的摩托车头盔都做不到安全通风和散热,所以配戴摩托车头盔成为驾驶员和乘座者最头痛的事情。根据医学方面的资料,如果人体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导致体温上升,人体中属头部产生热量最多,如果头部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那么将直接导致头部温度直线上升,这时人就会出现头昏、目眩的症状,严重者就会中暑、休克,甚至死亡。在诸多的交通事故中,由于驾驶员身体不适或者中暑而引起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这就是现有摩托车头盔所含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消除现有摩托车头盔的隐患,使下季驾驶更为安全、舒适,以达到减少交通事故,保障有关人员安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头盔防护层中,有一扁平板状半导体制冷片位于两散热片之间,其吸热端和放热端分别与矩形散热片和空心散热片紧贴在一起,用导热硅脂相粘合,空心散热片靠近帽体外壳,矩形散热片靠近帽体内壳,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个电极与一个热敏电阻一端电连接,热敏电阻另一端与开关的一端电连接,开关的另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电连接,电池的另一极与半导体制冷片另一个电极电连接。当电池正向接入电路中时,闭合开关,半导体制冷片在矩形散热片端制冷,使帽体内产生低温,而达到制冷效果,当电池反向接入电路中时,闭合开关,半导体制冷片在矩形散热片端制热,以达到冬季保暖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是摩托车驾驶员必备之物。下面借助附图对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
附图-1-为头盔的主视外轮廓图,其中B-B为头盔的剖视图。
附图-2-为头盔工作件的装配图。
附图-3-为散热片的三视图。
在头盔内顶部的衬带层上开一个凹槽,将制冷件置于凹槽内,如附图-1-中B-B剖视图位置。用胶粘的方式固定该制冷件。将制冷件放于头盔顶部的目的是可以使制冷件的散热片得到充分的风冷。在头盔的金属外罩上平行于制冷件处留合理的散热孔,如附图-1-中的(3)所示,散热孔可设计为多排,孔的直径不易过大,以免影响安全上的技术要求。在行车时,空气流动加速,气流通过前端小孔直接进入散热室,从后端小孔流出,带走制冷片产生的热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促使制冷端温度降低。雨季配戴时,由于散热孔直径很小,雨水很难进入盔内,即使进入也是少量,散热片可以阻止雨水再渗入内层,并可以利用热量很快蒸发掉液体。将制冷件中的半导体制冷片通过一控制电流的电阻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另一极通过一开关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连接所用的导线都嵌在衬带层内部。
该头盔用电池供电制冷,由于不需要制冷温度很低,所以采用小电流、低电压供电方式。一般只需一节干电池或一节充电电池即可。电池安装在头盔外侧的电池盒内,雨天可以防止电池短路。盒上附有一小开关,如附图-1-中(1)所示。此开关便于驾驶员在行车时随时控制制冷系统的工作。电池通过导线与制冷片相连,当反向接入电池时,该头盔就可制热而达到保暖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官冲,未经官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00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龙门升降机过载保护装置
- 下一篇:榫头插接式塑料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