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的童车构造无效
申请号: | 93200128.9 | 申请日: | 199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24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29 |
发明(设计)人: | 袁春林;袁丙太;施玉兰;袁净;刘小平;袁冬林;王志文;袁凤林;温则深;魏向东;袁秀珍;郭景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春林;袁丙太;施玉兰;袁净;刘小平;袁冬林;王志文;袁凤林;温则深;魏向东;袁秀珍;郭景城 |
主分类号: | B62B7/12 | 分类号: | B62B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5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童车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的童车构造,是利用把睡床分别制成坐椅和床体两部分改变组装方式,和把扶手竖立在车架上,以及把坐椅装在自行车后衣架上,构造成具有多功能长寿命的童车。
目前流行的童车,只具有睡坐和助走的功能,一种类似成年人骑用的自行车的童车,虽然功能单一,其造价很高,不论何种童车,使用寿命短和功能的单纯,使用价值并未用尽,因不能满足婴幼儿发育成长的多方面需求而闲置,置之无用,弃之可惜,花很多的钱使用不几年,经济上不合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童车,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其伴随着婴幼儿发育成长进入童年和青年,并且把玩具、运动器械、使用工具融于一体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由车架、车轮、扶手和睡床组成的童车,车轴、车架纵撑、扶手纵撑和坐椅改装成能放宽的可调节宽窄的活结构。
把睡床构造成坐椅和床体,并制成勾连的两个组件,
把床体纵撑制成弧形的,中间用几何造型的构件强固,并在其两侧焊接在横撑上具有弹性的支持腿。
制做一个可把扶手竖立在车架上的固定器,
而后用以下方式组装,
把床体置于坐椅下,组装成高坐椅,
把高坐椅支持腿缩短离地,组装成摇椅,
把扶手牢固地竖立在车架上,把坐椅下的中轴,插入扶手上的双纵撑中间焊接的竖轴座,组装成高空转椅,
把坐椅悬吊在扶手架下,构成摇篮,
把坐椅与自行车后衣架连接,构成拖椅,
把活结构构件一同放宽,组装成购物车,
把扶手与 车架水平组装,把坐椅置于床头,把床体置于床尾,把车底板整理,构造成普通低矮的睡床。
实施本技术方案,把坐椅和床体构成组件再勾连,把平直床体纵撑制成弧形撑,并在两侧构造支持腿,在车架和扶手上构造固定器即把扶手坚立在车架上,所有的连接组装拆卸都不必使用工具,采取多种组装方式,构成具有多功能长寿命的童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 童车车架构造示意图,
附图2 是车底板上下构造示意图,
附图3 是睡床构造示意图,
附图4 是床体支持腿构造示意图,
附图5 是坐椅底构造示意图,
附图6 是坐椅底下边构造图,
附图7 是坐椅的活结构示意图,
附图8 是高坐椅和能改装成摇椅构造示意图,
附图9 是拖椅示意图,
附图10 是高空转椅和摇篮构造示意图,
附图1由车架(1)、车轮和轴(2)、扶手(10)构成助走手推车,车架(1)的纵撑(3)车轮轴(4)采取切断后用粗管套装实现再连结图中用描粗线表现切断的部位,扶手纵撑(11)采取左下右上切断用粗套管(12)套紧再连接。
车轴上靠近车轮构造竖管轴座和车架横撑下构造连接轴实现连接(15)。
车架横撑下中间各焊接上连接环(5),和扶手两头的直角向里弯钩(14)实现扶手与车架的连接。车横撑扶手两边构造了固定器组件(6)。
扶手双纵撑(11)中间焊接了一个与坐椅下的中轴 (50)连接的竖轴座(14),双纵撑下角处焊接了吊环(13)。
附图2给出,一块车底板(20),在边缘处每边焊接两个固定睡床半环(21),在座椅下中轴位置处开连接孔(24),板两侧有弧形扣手(23)的切口,车底板下边缘处的四边上各焊接两个双卡(22) 是车底板与车架连接的构造。
附图3是一种睡床由坐椅(30)和床体(31)两部分是利用坐椅下围边上焊接连接架(34),和床体管中伸出的挂钩(38),实现两个部分勾连。
在围板外两侧有双环,是一个安装兼起保险作用的弧形扶手(32),有坐垫(33)。
床体(31),由弧形纵撑(37)和横撑(39)和支持腿(35)构成,弧形撑有几何造型的加固构造。
附图4是一个支持腿(35)是焊接在弧形撑两侧的横撑上,一个内攻阴螺纹的底座(a),在上有一个装有阳螺纹的调节杆(b),可调节腿的高低,在调节杆上焊接一个内装团簧桶(c),在弹簧桶有一个园片,支持足是焊接在园片上。
附图5是坐椅底座(40)的构造,有一个与靠背连接的围边(41),把所有连接处包括靠背与围边的连接包括活结构都使用了平头螺丝和蝶形螺杆固定的,在中间剖开切口(42),用插板(43)插入夹层构造中实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春林;袁丙太;施玉兰;袁净;刘小平;袁冬林;王志文;袁凤林;温则深;魏向东;袁秀珍;郭景城,未经袁春林;袁丙太;施玉兰;袁净;刘小平;袁冬林;王志文;袁凤林;温则深;魏向东;袁秀珍;郭景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01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