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康复助行器无效
申请号: | 93200886.0 | 申请日: | 1993-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7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门头沟区京福助行器厂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康复 助行器 | ||
本实用新型康复助行器,是涉及康复医疗的行走器械,尤其是对于中风偏瘫、体育运动伤病,行走蹒跚患者的行走与康复,起运动治疗作用。
目前公知的康复行走器械,简单的如双拐,适于体力强壮而下肢伤残者,而轮椅适于下肢瘫痪或高位截肢体质弱者,且结构比较复杂,如手盘行轮、座椅、扶手、踏板、车架等。
本实用新型助行器的目的,是为那些中风偏瘫,运动伤病和全身性疾病患者的恢复期,提供一种轻巧可靠的煅炼行走器械,对老年人则可长期使用,以减轻侍奉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新型实用康复助行器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适用患者全身乏力,行走困难的状况,及中西医关于运动康复的理论,综合双拐和轮椅的运动特征,设计为二期(初步康复期,简称一期;完全康复期,简称二期)二用结构,本康复助行器以中心保险框为中心连接保险框架,其两立管为转动连接轴管,将带有高度调节装置的前轮、后柱脚分别由前后管通过∩形连接扶手和侧帮上、下筋连接支撑组成两个侧帮,并以两个前管穿过中心保险框两立管为轴心,形成可折叠的四柱框架,角度定位装置定位滑片,由定位销、弹簧,滑片组件构成。专为确保框架的稳定性而设立。高度调节装置,由前后管内装张力弹簧和铜销;前轮叉、后调节杆上设调节孔构成。可将两侧帮打开成凹定形,使两帮与中心保险框两立管轴线所在平面成方形稳定框架。高度由患者随意调整。前后管连接侧帮上下筋,采用自销弹簧片与普通螺钉连接。一期患者面向中心保险框,扶连接扶手练习行走。此时两前轮转动,两后脚在地面滑动磨擦,快慢完全听从患者能力,(二期患者则可将其折叠成一字,两轮端面中线与中心保险框立管轴线所在平面平行,两轮着地转动,两柱脚悬空。)在身体一侧扶行,从而增加煅炼力度和速度,直到完全康复,也为出门携带提供方便。
本助行器中心保险柜选用无缝钢管焊接,侧帮采用LD63铝合金管及工程塑料,连接撑管连接设计了自销螺母。轮子设计为硬质塑料便于行走,柱脚采用软质塑料以防滑。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使本康复助行器能够满足偏瘫病人运动伤病全身性疾病,行走困难的患者或年老体弱者康复治疗的需要,且结构简单,轻便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器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康复助行器的主示图。
图2是康复助行器的侧示图
图3是康复助行器的A向剖示图。
图中1中心保险框;2侧帮前管;3定位滑片;4侧帮上盘;5轮叉;6轮;7后调节杆;8柱脚;9侧帮下筋;10连接扶手;11后管。
在图1中,中心保险框(1)的两立管与侧帮前管(2)转动连接,定位滑片(3)与中心保险框(1)滑动连接,与图2侧帮上筋(4)铰接,推动连接扶手(10),使两侧帮的前管(2)以中心保险框(1)的立管为轴心向两侧打开成规定位置。则定位滑片(3)的定位装置自动定位,此时图3中定位滑片(3)与中心保险框(1)、侧帮上筋(4)成三角形支撑,使助行器整体成凹字形稳定框架。根据患者身高需要按动图2中轮叉(5)、后调节杆(7)的调位柱销,可将本器调整到合适高度,使轮(6)略高于后柱脚(8),可供一期患者扶连接扶手(10)练习行走。待患者行走已较平稳,需增加煅炼难度时,则按动定位滑片(3)的弹片按钮,将两侧帮沿中心保险框折叠成一字形,此时侧帮的两柱脚(8)悬空,两轮(6)着地,两轮面与中心保险框平行且在一条直线上,患者将康复助行器置于身体一侧,扶连接扶手或将其夹于腑下,支撑行走。可达到增加煅炼力度和速度,逐渐康复直至独立行走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京福助行器厂,未经北京市门头沟区京福助行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0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