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码头用消波块无效
申请号: | 93201320.1 | 申请日: | 1993-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80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陶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相林 |
主分类号: | E02B3/04 | 分类号: | E02B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码头 用消波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岸,海岸或港口的防护构筑物或设备。
扩建港口码头和防波堤,可增加港湾的使用率。
消波块是兴建码头和防波堤的必要组件,可因地形、土质、潮汐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状结构。已有的消波块是一种延伸有4脚柱的块体,它以不同的方位相叠,因各脚柱相卡合,形成诸多空隙,对海浪起到碎波和消波的作用。上述消波块一般均置放于海岸边,成为堤防的基座。但是,叠筑后,该堤防会有很多凸出的脚柱,并不适合船舶的停靠与码头的兴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筑时不向外滑动,有利码头构筑和船舶停靠的码头用消波块。
本实用新型为左右对称的块体,该块体的顶部为平台,在平台的前侧设凸枕,平台左右两侧的中段处各呈弧形缺口;另于底部的两侧,即弧形缺口的下方,由前端面起成“S”型凹入,但未贯通至后端,前端面成“T”型切面,且该“S”型凹入的深度大于弧形缺口的深度,并于该块体底面的前侧,形成向上的缺口,该缺口的深度相当于凸枕的高度。
叠筑时,在海底事先构筑的基础工事上,一块块平置相接为第一层,而第二层的消波块则分别叠置在第一层消波块的相接处,继而层层上叠至海平面以上,即形成一消波墙。各层消波块凭借下层消波块的凸枕与上层消波块的缺口相卡合,使其不向外滑动,且最上层的消波块形成一平台,有利于码头的构筑。又叠筑后的消波墙并无突起,可利于船舶的停靠。另外,由于该块体左右两侧面的底部,由“T”型切面起,向内形成一大“S”型的凹入,但未贯通至后端,又于平台两侧边形成一小弧形缺口,其深度小于“S”型凹入的深度,在叠筑成消波墙后,上述的凹入及缺口即形成上下相通的间隙,可达到消波的效果。若在平台上再铺设混凝土,即成码头台面。
图1为码头用消波块的结构图。
图2为码头用消波块的叠置图。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左右对称的块体(1),块体的顶部为一平台(2),在平台的前侧设一凸枕(21),而该平台的左右两侧中段处各形成一弧形缺口(22),另于底部(3)的两侧,即弧形缺口(22)的下方,由前端面(4)起形成一大“S”型凹入(31),但未贯通至后端,使前端面(4)成为一“T”型切面,该凹入(31)的深度大于弧形缺口(22)的深度,并于底面(32)的前侧形成一向上的缺口(33),而该缺口(33)的深度相当与凸枕(21)的高度。
叠筑时,在海底事先构筑的基础工事上,一块块平置相接为第一层,而第二层的消波块,则分别叠置在第一层消波块的相接处,继而层层上叠至海平面以上,即形成一消波墙,如图2所述,各层消波块则借凸枕与缺口的卡合,不会向前滑动。另消波墙的墙面是由各消波块的“T”型切面分别相接、相叠所形成,其间并具各间隔的缺面(41),各该缺面(41)内通向相邻两消波块的“S”型凹入所形成的内槽(311),且各内槽并可借两相邻消波块的弧形缺口所形成的环口(211)而上下相通,使海浪冲击时,浪潮分别涌入各缺面,再进入内槽(311),并涌向环口(221),分层削弱波浪的冲击力,以达到消波功能,而延长码头的使用寿命。
消波墙的最上层平台,则成一具各间隔环口(221)和前端由凸枕相接成的长凸枕(211),只要铺设混凝土,即成一码头的台面,另消波墙的墙面无任何突出物,也有利于各型大小船舶的停靠。
本实用新型利用模具组合,于其中架设钢筋,再灌注以混凝土,待干固成型后即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相林,未经陶相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1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币控制公共用水设备
- 下一篇:封闭式水循环暖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