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60°高张力弹性交织金属条无效
申请号: | 93201324.4 | 申请日: | 199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06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湘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湘仁 |
主分类号: | F16F1/00 | 分类号: | F16F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360 张力 弹性 交织 金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60°高张力弹性交织金属条。
以金属为材料所制成的弹性体,例如弹簧、薄钢片、或螺线等,其所应用的范围各有其极限,如图1的钢片01,对侧面方向的施力难以发挥效果;而钢丝状或其卷曲的螺线02(如图2),则会产生在受力点拗折的应力集中,故其弹性难以完全发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60°高张力弹性交织金属条。
本实用新型是以高弹性钢线制成的两条互为反方向的螺线相互平行切入轧平形成环环扣结的致密交织金属条,上方螺线前一环的环上缘与次一环的环下缘,恰好扣结在下方螺线的环内,同理,下方螺线的环缘也扣结在上方螺线环内,这样双向彼此咬结的结果,环环扣结而形成交织致密的金属条。
本实用新型交织金属条占用最小的空间,而将金属的张力与弹性发挥极至,应用在诸如束腰等物品上,以防止其纽折变形,有优异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性能、特征和用途。
图1:薄钢片对侧向力无法承载示意图。
图2:单一螺线应力集中现象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制程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高张力弹性金属条交织结构。
图5:本实用新型受垂直方向施力应变图。
图6:单一螺线受侧面方向施力应变图。
图7:本实用新型受侧面方向施力应变示意图。
图中图号说明如下:
01.薄钢片。02.螺线。11.环上缘。12.环下缘。13.环。
13-1.上方螺线的两侧环。13-2.下方螺线的两侧环。
14.鱼鳞片状。15.环的靠拢现象。16.环的分散现象。
17.上环臂。18.上环前缘。19.下环前缘。
20.下环臂。
本实用新型是以高弹性钢线制成的两条互为反方向的螺线,相互平行切入轧平,形成如图3的交织金属条。
请参阅图4,右方的分岔部分是为方便说明两条反方向的螺线经过轧平后的状态。由图中可看出,上方螺线在前一环的环上缘11与次一环的环下缘12,恰好扣结在下方螺线的环13内,同理,下方螺线的环缘也扣结在上方螺线环内,依此,双向彼此咬结的结果,环环扣结而形成交织致密的金属条,其任一横断面都包括至少四条高弹性钢线,故其相对弹性与张力为单一轧平螺线的四倍,性能极为优异。
再就其受力时的应变说明,请参阅图5:由于交织的金属条前身是圆环状的螺线,故在轧平后堆叠成鱼鳞片状14,片与片间也相互交错,使其在受垂直方向压力时,除高弹性螺线(四条)本身的抗压能力外,相交错密叠的鳞片与鳞片之间,亦能有效传递表面张力,使其应变平缓而接近圆弧状,不易在施力点发生拗折的情况,故能保证其张力与弹性的优异,抗弹性疲乏的能力也倍增。
次就其侧面的受力说明,请参阅图6:假设其受力来自上方,以右侧轧平的单一螺线分析,上方螺线形成的环有靠拢15现象,而下方螺线所形成的环则有向两侧分散16现象。前已述及,此一交织的金属条,环环扣结,交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如图7的现象:上方螺线欲靠拢的环受下方螺线欲分解的环的作用,使两者的力量几乎抵消,既无法靠拢,也无法分散,力量传递到上方的环臂17,其努力伸张的结果,使两侧环13-1的面积减小,并略为拉近上环前缘18与上环臂17的距离,此种力量,也促使下环前缘19与上环臂17间的原有间隙缩小;另一方面,下方螺线的环臂,由于受到压缩力量影响,产生两种效应:一方面使两侧环13-2的面积略为增加,另一方面则使下环臂20的曲度增加而稍微向下扩张,其结果,使上环前缘18与下环臂20间的原有间隙加大。此种间隙的变化(缩小或加大),是交织金属条内钢线间交互作用,使线材产生微小位移的结果。
以上由本实用新型交织金属条受侧向力的说明,可以清楚看出其在侧面受力的优异性能,上、下螺线环环扣结,交互作用彼此紧密牵引连系,使其张力与弹性大大增加,数倍于单一螺线所能承载的应变能力。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高张力弹性交织金属条,不但其任一横断面至少有四条高弹性钢线,且不论在受垂直方向施力或侧面方向的受力,其环环扣结,通过交错密叠的鳞片状结构以及上、下环间彼此紧密地牵引连系的交互作用,皆能充分表现其高张力与弹性,具有360°任意方向的弹性应变承载能力,有避免应力过分集中及弹性疲乏的优秀效果。又因其经轧平处理,状似薄片,钢线线材之间致密交织且有相当的应变间隙,节省材料占用的空间,能应用在诸如束腰、衣领等纺织品上,或应用在包装材料上等,使其发挥充分的抗纽折效果,颇具实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湘仁,未经王湘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1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