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灵鼠夹无效
申请号: | 93201514.X | 申请日: | 199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522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心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心尧 |
主分类号: | A01M23/24 | 分类号: | A01M2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付文园,陶鑫良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灵鼠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鼠夹的改进。
传统的捕鼠夹捕鼠时,是把由弹簧牵引而具有弹力的铁丝圈从一端压置到另一端后,再将直线型的支杆放置于铁丝圈上并插入引发板牵引突起的小孔内,当鼠前往鼠夹取食放置在引发板小钩上的食饵时,因触动引发板,引起与引发板连为一体成直角的牵引突起向前转动,直线型的支杆脱出小孔,这时铁丝圈失去支杆阻挡而迅速转回到鼠夹原来一端,正好打在前来取食鼠的身上。在实际使用这类鼠夹时,颇难掌握支杆插入小孔长度。支杆插入突起小孔内太多,鼠夹灵敏度降低,捕鼠率也低。因而在捕鼠现场,鼠夹引发板上诱饵被鼠盗食后,鼠夹仍未引发的情况并非罕见,故使用这类传统鼠夹进行鼠密度调查时,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使鼠密度调查结果失实。而支杆插入小孔内太少,鼠夹放置时易自然引发,伤害放鼠夹人的手。
为克服上述部分缺点,后有人在引发板牵引突起小孔前添置了一小档板(简称改良型鼠夹),这样,一方面防止放置鼠夹时,直线型支杆过分插入小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灵敏度;另一方面消除了使用鼠夹进行鼠密度调查时人为因素的影响。但使用这种改良型鼠夹进行捕鼠时,因支杆插入小孔部分较少,放置鼠夹时触及地面,轻轻震动也常引起鼠夹引发,从而容易伤害放夹者的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之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放置时不会引发,而灵敏度更高的鼠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将传统鼠夹的直线型支杆的前部制成圆弧型,形成弯钩型支杆,弯钩前端留出一小端,其长度略大于引发板牵引突起部铁皮的厚度,引发板牵引突起的顶端由直线型改为“”型。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它是由引发板1、鼠夹底板2、弹簧3、铁丝圈4、突引小孔9、引发板食饵钩10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杆5的前部制成园弧型,形成支杆弯钩部6和支杆小端8;引发板牵引突起7制成“”型。放夹时,使用者拇指和食指很容易拿住支杆弯钩部6,把弯钩前的支杆小端8插入引发板突起的小孔9内,由于支杆小端8的长度固定,支杆弯钩部6不能通过小孔9,对支杆插入突引小孔9内的长度起到了定位作用,故用于捕鼠或进行鼠密度调查时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支杆小端8放入小孔9后,只要将拇指和食指捏住引发板牵引突起7和支杆弯钩部6,支杆小端8插入突引小孔9就无法滑出,故将鼠夹放置到欲放部位,不管鼠夹在地面上如何移动均不会因震动而引发,省去了放置时因自然引发而须重新安置的烦琐,也不会出现伤人的情况,使用上既方便又安全。由于放置时不会引发,弯钩前的小端长度可制作得比改良型鼠夹插入小孔内支杆部分更短,捕鼠灵敏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本实用新型比现有的鼠夹更易操作,灵敏度更高,结构简单,使用更方便和安全,是理想的捕鼠工具,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心尧,未经陈心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15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锁钳
- 下一篇:大小便失禁患者一次性方便卫生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