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加工物件自动撑开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3201620.0 | 申请日: | 199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454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13 |
发明(设计)人: | 詹汉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汉桂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加工 物件 自动 撑开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大型塑胶射出系统中可自动撑开加工物并可与完成品自动进行位置交换的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加工物件自动撑开结构的改进。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将自动化用于塑胶射出处理射出处理最为普遍及具有实用性,普遍受到制造业的青睐,然而一般常用的塑胶射出设备大致均属半自动化的设备,对于塑胶射出后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升降及推进等动作,仍存在有技术上的困难,还未能达到其加工流程的运转顺畅,还依赖于人工操作,在追求全自动化大批量生产流程的今天,半自动化设备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尚待解决。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累积多年产销全自动塑胶射出装置的经验,为怕研究与试制改进,终于开发出本实用新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加工物件自动撑开装置结构,其是在大型塑胶射出设备系统回路中,设置多个可由输送带传动的撑开模具,另有一由(气)压缸推动的推物座,由机械手臂自动装置将由塑胶射出成型机刚射出的加工物推至撑开模具处,此时由撑开模具撑开加工物并通过输送送带往冷却,回转回来时通过推物座及另一待撑开加工物的推动,原先已冷却的完成物便被推离模具,由此形成自动撑开加工物的结构,可使加工进行简易且快速完成该加工运转流程,而达到全面自动化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物自动撑开结构,其包括:预定数目的撑开模,其两侧架设有两圆柱形体;圆柱体的前端直径较细,后端直径较粗;一推物座,其后端接有一气压缸,该气压缸可推拉推物座,推物座侧面设有一滚轮,可滑动在一轨道上,且可使推物座滑动平稳;推物座两侧有两凸柱,其内呈中空状,并可套置于撑开模上;一机械手臂,其可夹取射出的加工物;一输送带,其可输送撑开模环绕于加工流程之中;由前述元件组合成的加工物自动撑开装置设置在塑胶射出加工系统中,当一加工物由射出机射出后,欲进行下一阶段将加工物撑开的程序时,先通过机械手臂将射出物装置在环绕于输送带上的撑开模的圆柱较细端部,且推物座由气压缸作动,推动加工物由较细端部移至较粗端部,而使加工物的内径得以撑大,又因圆柱体与撑开模之间有一底座相连,从而使加工物受底座作用切开一缝隙;之后,撑开模与加工物起由输送带载往冷却,回绕回来时机械手臂再将另一加工物装置在撑开模的圆柱细端部,推物座同样地将加工物推往其粗端部,而将已循环一周的完成品推落,如此周而复始,可达到生产全自动化的功效;因各类型的加工物并不都适于加工物彼此之间的端面互推,故可以另一操作方式进行加工;即当机械手臂将加工物置于撑开模上后,推物座将加工物推至其较粗端部,将加工物撑开,循环一周冷却后,加工物已定型,推物座即推落加工物,推物座离开后,机械手臂再将另一加工物装置在撑开模的细端部,再由推物座将其推至粗端部,将其撑开,循环一周后,推物座再推落加工物,如此反覆以上动作,可达到消除两加工物因端面不平而接触所产生的误差的功效。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他目的,将在下文通过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有关的图示予以详细说明。
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撑开模、推物座及机械手臂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撑开模、推物座及输送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动作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动作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二次动作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加工流程图。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各部分相对位置示意图,其主要是由撑开模1、底座13、推物座2、机械手臂R、输送带4、(气)压缸等组成,其中,撑开模1有多组排列在输送带4上,每一撑开模1左右各有一物架可装置射出物,其物架的一端部12较细,而另一端部11较粗11;推物座2由一(气)压缸推动,推物座2左右各有一凸部21,其内呈空状,正好可套置在撑开模1的左右两物架上;机械手臂R由别处将刚射出的加工物夹取并移至输送带4处,撑开模1由输送带带动前进可正好将加工物套入到两侧的物架细端部12上。
请参阅图2所示,其表示本实用新型各元件相对位置的立体图,其中,推物座2的两凸部21内呈中空状,当其轴向推进时,正好可与由输送带载运过来的撑开模1的细端部12套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汉桂,未经詹汉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16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