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普及式路面自动弯沉仪驱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3201882.3 | 申请日: | 199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624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15 |
发明(设计)人: | 凌盘虎;何平;张启征;盛安连;朱泾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公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孙枫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普及 路面 自动 弯沉仪 驱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面结构层强度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弯沉仪的驱动机构。
公路路面结构层的弯沉测定是评价结构层强度的必要手段,各国公路部门对自动弯沉仪的研究均十分重视。目前国内外的仪器主要有整车式和拖挂式两类。整车式即用重型载重汽车作为仪器主体,拖挂式即将仪器设备拖挂在汽车后部。这两类自动弯沉仪机械系统的驱动方式主要有三种:
1、仪器机械系统的驱动由配套汽车的发动机直接发出,这种驱动方式所用联接装置较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传动距离较近,工作可靠、效率高,但仅适合于价格昂贵的整车式弯沉仪采用。
2、仪器机械系统的驱动由配套汽车的传动机构传出,常见的办法是在汽车后轮半轴端部安装法兰盘,与弯沉仪相连,将动力传给弯沉仪的驱动机构,这种驱动方式所需的机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工作可靠性差,而且影响汽车的安全运行。
3、弯沉仪自带驱动机构,这种驱动方法工作较为可靠,但是明显地增加了整套弯沉仪的成本和复杂性,若用电机驱动,额外地增加了附属电源使用和维护中的麻烦,同时也使整机重量增加许多。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弯沉仪的驱动方式及其机构,均有不足之处,不适合我国的现有国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无克服上述三类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高弯沉仪的工作可靠性,减轻弯沉仪的测量机构自重,简化整套仪器驱动机构,并且使用方便、造价低廉、易于装御和维修。
现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及技术解决方案叙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普及式自动弯沉仪采用拖挂式结构,整个弯沉仪设备由汽车牵引,利用弯沉仪的支承轮轴在牵引中转动所产生的动力,做为弯沉仪传动的动力源。(见图1)支承轮滚动产生的这种驱动力矩经理论计算和实践证明,完全可以实现对测量梁的可靠牵引。
本普及式自动弯沉仪的驱动机构由支承轮1、被动取力轴2、链轮3、15、链条14、电磁离合器4、铰轮5、钢丝绳6、滑梁7滑块8、前止点位置信号传感器9、后止点位置信号传感器10构成。整个仪器设备通过联接板11与汽车车箱下牵引架相接。(见图1、2)当汽车开动时,支承轮1转动,被动取力轴2转动并带动与其连为一体的链轮3、15、链条14、链轮15、电磁离合器4、铰轮5在同一轴上,由电磁离合器4控制铰轮5间断式动转,由铰轮5上的钢丝绳6带动弯沉仪上的测量梁步进式前进,两个铰轮5分别安装在滑梁7的两端,滑梁7的两端侧面装有前、后止点位置信号传感器9、10钢丝绳6上装有一个滑块8,电磁离合器4由前、后止点位置传感器9、10控制,当钢丝绳6上的滑块8转到后止点时,电磁离合器4吸合,铰轮5带动测量梁16进入汽车后轮隙测点位置,当钢丝绳6上的滑块8转到前止点时,电磁离合器松开,铰轮5上的钢丝绳6自然放松,则仪器的测量梁16可停在路面进行弯沉测量,此时汽车仍旧前进,经过2~8秒钟使测量梁相对于汽车自然到达后止点,则电磁离合器4再度吸合,进入下一个步进式前进的循环。依据弯沉测量的需要,测量梁相对于滑梁7的移动距离为2700mm,铰轮6直经为150mm,钢丝绳总长度为5871mm。为了便于与汽车牵引架联结安装,在滑梁前端装有两只小支承轮,由升降丝杠控制其支承高低位置,滑梁8中心线与汽车后轮隙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以便能够保障测量梁前移时测量头准确地进入汽车后轮隙中心。
现将附图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驱动方式原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示意图。
其中:1、支承轮、2、被动取力轴、3、链轮、4、电磁离合器、5、铰轮、6、钢丝绳、7、滑梁、8、滑块、9、前止点位置信号传感器、10、后止点位置信号传感器、11、联接板、12、汽车轮13、支点、14、链条、15、链轮、16、测量梁
本普及式弯沉仪及其驱动机构已进行了试验和试用,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驱动方式工作可靠,设计成功。同现有技术相比,这类驱动机构的动力相对直接取自汽车机件和自备动力,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
随着普及式弯沉仪的生产开发,本弯沉仪的驱动机构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为普及式弯沉仪的顺利推广开创良好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公路研究所,未经西安公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18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饮料快速调温装置
- 下一篇:防水过电型分支分配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