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币通道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3202046.1 | 申请日: | 199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596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9 |
发明(设计)人: | 周百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亚通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02 | 分类号: | H04M1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力行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币 通道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系与一种硬币通道机构有关,尤指一种计时收费机件或可设计成投币式桌上型电话机并兼具有控制轨道上的硬币蓄积数量及可自动将蓄积轨道关闭或开启。
市面上电话机种类繁多,一般向电信局租用的机种只能投1枚硬币即可一直通话,因此,不能适日后采行市区内计时收费措施。另种机种即在电话已加装计时器,但届时每单位时间一到便必须再投1枚硬币,以免电话中断,所以,将造成使用者极大之不便,如在先前技术中,投第一枚硬币后,当通话时限到达前,必须决定是否继续通话以便赶紧投下一枚硬币,而且,此一硬币直通银箱不能退回,因此一来,使用者需手持硬币随时注意通话时限的到达赶快补投1枚避免断话;另一方面也不愿意提早补投1枚,因为有可能在通话时限内刚好结束与对方的谈 话,便损失了补投的1枚硬币,实非一良好之投币机构。
由此可见,一种具有可控制硬币轨道硬币蓄积数量及可自动将蓄积轨道开或闭之通道机构,可令使用者随时投币,话机会保留未使用硬币在挂上听筒时退回,实为现今人士所需求,亦为时下解决上述之相互冲突之良策。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溢流机械之通道机械;该溢流机构可令轨道蓄积固定数目(依硬币大小而变)以内的硬币,让使用者不需要每单位时间一到便必须再投1枚硬币而可以随时追加投币作用。
本实用新型之次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收币擒纵杆的上述型式之通道机构,其收币擒纵杆可依序1枚1枚地收取在蓄积轨道内之硬币,该收币擒纵杆在下端处设有加重块,使其可自动恢复原状。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上述型之通道机构,可配合大量生产制造出小形化、轻量化、成本降低之机种。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说明与附图;有关之附图为:
图一为本实用新型之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二为本实用新型溢流机构之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三为本实用新型硬币投入蓄积轨道之部分后视图;
图四为图三中沿4-4线所作之部分剖视图;
图五为本实用新型之后视图,显示出硬币在蓄积轨道之蓄积情形;
图六为本实用新型蓄积轨道的一部分与收币机构之部分后视图;
图七为图六中沿7-7线所作之部分剖视图;
图八为本实用新型溢流机构之部分侧视图;其显示当硬币投入超过最大蓄积量时,硬币之溢流情形;
图九为本实用新型收币机构之部分侧视图,显示硬币掉入收币槽之形;
请参阅图一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之一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具有一本体10,在本体底部设有退币槽12及收币槽14,在底部之垂直面上设置一倾斜基板16,该倾斜基板16之顶端设有投币口18及其内部设有蓄积轨道20,以便硬币可由投币口18投入随本身重力而排列在蓄积轨道20上。
倾斜基板上设有一溢流机构30,请参阅图二所示,该溢流机构具有连杆32为一L状,该连杆32上设有一支臂42及二杆臂36及44,其中一杆臂36为一U形,将一转轮38置入U形内,再将固定轴40穿过孔34及39,即可把转轮38固定在杆臂36上,另一杆臂44为长条形且尾端为同向凸出之推杆60;该推杆60可伸入基板位于转轮38下游之通道,将一回转弹簧54置入支臂、42之U形内,把支臂42之一侧边对准倾斜基板16之凸耳46侧边上,复利用支点转轴50穿过孔48及52,再将扣环54扣合在支点转轴50上,使溢流机构固定在倾斜基板16上,在平时转轮38系伸入投币口18内,推杆60则未伸入蓄积轨道20内。
当硬币70e投入超过最大蓄积量时请参阅图三,四所示,其硬币70e沿著轨道20滑下顶开转轮38,使连杆32以支臂42作转动,使杆臂44之推杆伸入轨道内,请参阅图八所示将硬币70d顶出掉落一斜导板72滑至退币槽12,同时硬币70e通过转轮38后,连杆32因回转弹簧54之弹 力,使连杆32自动回复原来之状态,也可该刚投入之硬币70e来补位,使其变为原来最大蓄积硬币数量最后一枚。
另投币口18略大于硬币70之直径大小,以防止大体积之硬币甚至伪币投入使用,请参阅图八所示,并在蓄积轨道20上之垂直位置再开设一略小于硬币截面积之选别孔74,防止已通过投币口18体积较小之硬币或伪币76继续通过使用而被截取淘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亚通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亚通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2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