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排气消声器辅助降噪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02078.X | 申请日: | 1993-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25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孝宽;李孝平;孙玉奎;李晓军;阎志良;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N1/06 | 分类号: | F01N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淑贤 |
地址: | 10005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排气 消声器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排气噪声的消声装置。
汽车发动机的排气噪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发动机排气消声器一般采用多腔扩张室结构,如日本五十铃汽车、星光130汽车等,也有少量的消声器采用共振腔结构,如BJ-130汽车等。上述型式的消声器需要有较大的容积来保证其良好的消声效果,即便如此,也难达到日益严苛的环境噪声标准限值。例如,载货汽车一般采用单包多腔结构的消声器,消声效果不理想,很难达到噪声排放标准;又如,众多的面包车和其他改装车,一般都采用轻型、微型车底盘,仍然使用原有消声器就难以达到改装后的车型应达到的噪声标准限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排气消声器辅助降噪装置,将此装置与原有汽车消声器合理地串联在一起,可明显改善整车噪声现状,从而达到机动车辆噪声标准及交通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本装置体积小、消声量高、安装方便、不改变汽车原排气系统的布置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原有汽车排气消声器的前面串联本降噪装置,使发动机排出的气流(声波)在本装置内被分成两部分流动,然后再在一定的位置汇合,汇合时应使两股气流的声波呈振幅相等、相位相反的状态,从而彼此相互干涉,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图1为汽车排气消声器辅助降噪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A-A剖面剖视图。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汽车排气消声器辅助降噪装置由进气管1、稳流腔2、干涉元件3和3’、阻性腔5、穿孔芯管6、排气管7组成,稳流腔和阻性腔之间用隔板4隔开。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经过进气管1进入干涉元件3和3’,该元件是一对变形管,两管呈十字形交叉,如图1所示,在干涉元件中气流(声波)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元件的中心部位通道进入穿孔芯管6,另一部分通过干涉元件3的旁支通道进入稳流腔2,然后再通过3’的旁支通道进入穿孔芯管6,由于气流(声波)在中心部位通道与旁支通道经过了不同长度的传播途径,在两通道汇合处应使两股声波呈振幅相等、相位相反的状态,从而彼此相互干涉,达到降低噪声辐射的目的。此外,在穿孔芯管6中,部分声波可进入阻性腔5被耗散。降低噪声的气流通过排气管7进入原有的消声器中,经进一步降低噪声后排入大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消声器辅助降噪装置可有效地提高排气系统的插入损失,与同样长度的阻性腔相比,插入损失可提高5dB(A)以上。将本降噪装置串联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管与原有排气消声器之间,消声效果显著,并且安装方便,不影响原车排气系统的布置。
实施例。某微型轿车采用原排气消声系统时严重超过国家允许的噪声标准限值,经改进后包消声器后效果不明显,将本实用新型消声器辅助降噪装置代替排气系统的前包消声器,取得了明显效果,根据该微型车允许的空间尺寸,本降噪装置的进气管1、穿孔芯管6和排气管7的直径设计为35mm,壳体全长为350mm,壳体直径为100mm,稳流腔2的长度为200mm,干涉元件3和3’是一对十字交叉的成的变管道。测试结果表明,在同样发动机工况条件下,安装本辅助降噪装置后,排气噪声降低5dB(A),整车加速噪声为79dB(A),低于国家有关噪声标准限值82dB(A)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20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