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多功能电度表无效
申请号: | 93202258.8 | 申请日: | 199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911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发明(设计)人: | 于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志民 |
主分类号: | G01R11/56 | 分类号: | G01R11/56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元刚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多功能 电度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量计量控制装置,主要涉及一种卡式计量并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电度表。
现有电度表中,其计量部分由电压线圈LV和电流线圈LI及铝盘总成和计数器构成,在收取电费时要对各用电家庭及单位抄表、填发交费通知,各个环节往往不易畅通;即使采用先予交电费后结算的形式也仍然不能避免各点抄表后据用电量结算的程序,由此给电业管理部门工作代来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即由此产生,主要提出一种新型计量形式,新型计量结构的电度表,并使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成本较低的特点;同时对电度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漏电、欠超压及过流等故障均可给出保护。
本实用新型完成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其主体结构同现有普通感应式电度表,并仍采用现有电度表的电压线圈LV、电流线圈LI及铝盘总成及计数齿轮的计数结构(普通电度表内部工作结构及工作原理在许多技术资料中都有详细论述),采用控制卡(电度卡)式予置电量(电度)的控制形式,即增加一套卡式予置电量控制装置,其由度量齿轮和齿轮圆周按一定顺序嵌置的导体组成度量予置装置,由度量轮周嵌入导体和接触式开关、控制卡(电度卡)的电路组成度量信号检拾装置,该装置接入主要由双向可控硅等组成的电子开关电路即构成予置度量控制装置。
由度量齿轮和齿轮圆周按一定顺序嵌置的导体构成的度量予置装置,其基体同原电度表结构中的度量齿轮,在所需控制的电量刻度线上分别嵌入金属导体,作为接触式开关的触电,起予置度量的作用,予置度量的大小决定数量齿轮是选在何位数轮上嵌置触电及触点位置的排列方法。
由度量轮周嵌入导体,接触式开关、控制卡(电度卡)电路组成度量信号检测电路;其度量齿轮与电度表齿轮变速齿轮啮合,接触式开关触点与度量齿轮周面常闭,触通时接通控制卡内部电路。
电子开关电路由双向可控硅KS、晶体三极管等组成,将度量信号检拾装置的电度卡电路中的二极管D14接电子开关电路三极管BG4的触发控制端,另一二极管D15接另一三极管BG5与双向可控硅连接线的中断点两端上,组成度量控制电路。
由此当用电量到达予定给定的电量,即在度量轮上据预定电量嵌置的导体接触与其周面常闭的接触式开关,其控制卡(电度卡)内部电路获得电源,使电子开关电路的BG4基极、BG5集电极电位降低,KS便失去触发电压而关闭,电源被切断。当拨下该控制卡(电度卡)时,电子开关部分电路虽恢复正常,但由于6、7端没有接入,KS仍得不到触发,不能恢复供电,只有当插入另外一卡时,才能自动供电,其各卡内部电路相同,仅是电源正极的接入位置有别,控制卡均制成厚膜集成块,由于集成块有7个引出脚,改变不同的引线位置即可克服控制卡的通用性。
为适应电度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需要,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漏电保护电路、负荷控制电路及欠压、过压控制电路,由差动式电流互感器L1三极管BG1、D5、10、R7、C5、6组成漏电信号检拾电路,将该电路通过D10接入电子开关电路,即构成漏电保护电路。L2、D6-9、W1等组成电量(负荷)检测电路,将该电路通过D11接入电子开关电路即构成负荷控制电路,BG3、D13等组成过压信号检测电路,R10、W2、D12等组成欠压信号检测电路,将其分别通过D13、D12接入电子开关电路,即构成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其主体结构同原有普通电表,仅增加一套度量予置、控制装置,采用在度量齿轮上据所需用电量嵌入导体的方法予置,利用控制卡(电路)控制用电量,即可由用户先向电业管理部门申请交费领取控制卡,用户手持一卡用完后到管理部门交费换卡,电业管理部门可对用户发卡进行计量管理,减少了以往电业部门抄表,催交电费的繁锁手续,提高了用电的科学管理程度。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使得其成本较低(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不多),给用户不致增加过多的负担,在推广过程中可采取对原表加以改造的方法,更有利于其普遍采用。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漏电、过流、欠、超压保护电路,增加了该机的整体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志民,未经于志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22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