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电断路器无效
申请号: | 93202266.9 | 申请日: | 199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9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06 |
发明(设计)人: | 林道瑛;王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三钻电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83/14 | 分类号: | H01H8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电 断路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的改进,特别是对国产DZL25-63型漏电断路器的改进。
目前,我们常见的国产DZL 25-63型漏电断器是一种具有漏电、过载、短路保护的漏电断路器,一般地,它适用于配电设备线路、电动机的漏电以及过载、短路保护。这种漏电断路器在其结构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断开时,两者之间的距离过短;操作机构中的转轴为一有芯塑料轴,强度不够;操作机构中的基架、摇臂、跳扣的各部分用销子固定,使用中经常会脱落;跳扣与连杆之间用铆钉连接,极易铆死,致使这种漏电断路器在使用中存在着极限通断能力差、可靠性不好、以及体积大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有是想克服现有国产DZL25-63型漏电断路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极限通断能力强、可靠性好、体积小的额定电流为63A的改进型漏电断路器,它兼有漏电、过载、短路保护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将漏电断路器的静触头(2)相对壳体(1)底平面斜向放置,这在灭弧室有效的空间内,能增大动触头(4)与静触头(2)断开时两者之间的通断距离,从而提高漏电断路器的极限通断能力;相应地当极限通断能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这可以减小灭弧室空间,从而减小漏电断路器的体积。(二)将操作机构中的转轴(17)设计为一无轴芯轴,由高强度绝缘材料制成,它通过基架(8)套压,固定于操作机构中,这种转轴强度好,能使轴上的各动触头(4)动作一致,提高了漏电断路器的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一)在静触头(2)上设置一引弧角(3),以提高大电流通过时动触头(4)与静触头(2)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漏电断路器的极限通断能力。(二)将操作机构中的基架(8)、摇臂(12)与跳扣(11)由一次冲制而成,并采用加强筋稳固,使用中不会造成脱落、松散现象;以及在操作机构中的跳扣(11)与连杆A(10)连接处,跳扣(11)两边向内弯曲成一钩型,连杆A(10)的一端开成叉型,两者之间形成钩~叉连接,两者活动自如,这样做进一步提高了漏电断路器的可靠性。(三)将过电流脱扣器的电磁线圈(7)由漆包圆铜线绕制,在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圆形铜线的横向尺寸要比矩形铜线的小得多,这样可进一步减小漏电断路器的体积。
从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确实是一种极限通断能力强、可靠性好、体积小的漏电断路器,它在制造过程中,装搭方便,节省原材料,降低了产品成本,是一种优秀的额定电流为63A的漏电断路器。
图1、为漏电断路器结构(部分)示意图;
图2、为漏电断路器操作机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2)为静触头、(3)为引弧角、(4)为动触头、(5)为操作机构、(6)为过电流脱扣器、(7)为电磁线圈、(8)为基架、(9)为连杆B、(10)为连杆A、(11)为跳扣、(12)为摇臂、(13)为主弹簧、(14)为锁扣、(15)为再扣、(16)为摆杆、(17)为转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三钻电器公司,未经温州市三钻电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22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