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内层遮光网驱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3203267.2 | 申请日: | 1993-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21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19 |
发明(设计)人: | 侯宗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易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E04H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内层 遮光 驱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内层遮光网驱动结构,特指温室架构以肋型梁架时,而为了适应该架构的改变以使内层遮光网的张合机构随之变化,驱动杆的导轮组以一“”形夹座与一“”形轮座交叠悬固于梁上,内层遮光网的一边则以网夹夹固于梁上,内层遮光网另边则以压夹条压夹于供驱动用的型铝的“”形嵌槽内,又在供驱动用的型铝底面固定管束夹,管束夹下部以一“”管束部夹固住驱动杆,又在供驱动用的型铝的上、下端皆固设有似“”形限框以供上、下两钢索则可穿过其间。
谨请参阅图1和2,所示为传统的温室骨架,该温室骨架等距离擎设支柱1。支柱1于其顶端向两侧及两支柱之间横设横梁2,于其顶端纵向设置水槽4。一“L”型固定板7的底边以螺栓贯穿固定于横梁2上方,以“L”型固定板7的底边焊接固定一椽条3的底端,固定板7擎立边则以螺栓贯穿固定于水槽4的侧边上。向上擎设的上层遮光网擎立杆5的底座也以螺栓固定于该水槽4的侧边上,而后覆盖以波浪板20而成。该传统温室管架于其相邻支柱1的横梁2下方设置以多个“I”型连接座54。该连接座54的顶端以螺栓55固定于横梁2底部。复于连接座54底端以螺栓56贯穿固定于截面呈“匚”型的长杆状驱动杆57,且于驱动杆57两端以螺栓56固定连接座54外侧于驱动杆57上的同时,配合另一螺栓58固定一具滑轮59的固定架60。该滑轮59与纵向导杆61可相互配合。再配合参阅图3,图中示出该长杆状驱动杆57的顶端上凹设一“T”型槽62,其底端面于底部凸设一与其顶端凹设的“T”型槽62方向相反的“T”型槽63,该长杆状驱杆57的顶面亦凸设一较宽的“T”型槽64。驱动杆57上、下两端则自温室骨架上等距架设多个平行的纵向钢索(绳)65。驱动杆57上、下两端面之“T”型槽62、63内可供置入头端较大(如螺栓头状)而向上延伸成扁平弯弧状的挂勾44,该挂钩44用以勾持钢索65。另驱动杆57底端面上该顶面较宽的“T”型槽64内可供置入勾爪48(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勾爪48具适于“T”型槽64的方形底板,借之以嵌卡于“T”型槽64内。而后由后端再延伸一连续弯弧状弹性片,并于弹性片上向下擎设多个尖锥状勾爪53。
驱动杆57借助连接座54固定于横梁2下方后,便呈固定驱动杆57,而相邻两横梁2间,再于上、下钢索65间置入横向驱动杆66,其亦呈相对于该固定驱动杆57方向相反的“匚”形截面的长杆(如图4所示)。驱动杆66的顶端及底端分别设有“T”型槽67、68、69供嵌入挂勾44以供勾持钢索65及嵌入勾爪48,该驱动杆66与固定驱动杆57相向对称地形成一循着纵向钢索65移动的活动驱动杆。在活动驱动杆66移动的过程中,如钢索65平行度有误差时,可借助挂勾44于“T”型槽67、68适当滑移而达顺畅不卡止的效果。
更有进者,如图5所示,固定驱动杆57及活动驱动杆66侧亦皆须凸设“T”型槽70、71,以供嵌置橡皮条72、73,借之以缓冲碰撞及实现密闭性。
请参阅图5,所示为固定驱动杆57及活动驱动杆66相对设置于上、下钢索65间,活动驱杆66两端相应于导杆61处以底端面“T”型槽68供嵌入固定夹固板75并固定导杆61的螺栓74,而嵌入固定驱动杆57及活动驱动杆66底端面上的顶面“T”型槽64、69的勾爪48分别借助勾爪53勾卡固定遮光网49的两端,故在导杆61受驱动系统驱动运动时,即可带动活动驱动杆66循着钢索65运动滑移,而达收合或开展遮光网49之效果。遮光网49受上、下钢索65的约束与限制,不会松夸、扬升或造成结缠;进而,两相向之“匚”型驱动杆57、66于收合后,可将遮光网49尽收合于两者并合后的空间内。
上述结构虽然能达到内层遮光之效果,但还是有以下之缺失:
1.由于横梁2断面系呈“C”形状,其结构强度较弱,若以大型横梁取代,则相对亦需增大支柱1,造成整个温室骨架显得粗笨与不切实际。为了架设遮光网,传统架构必须于横梁2下方衔接一“I”形连接座54,再与固定驱动杆57连结,故结构不仅繁杂且材料成本亦相对增加。另,以横梁2所构成的架构其数目较多,使温室内的阴影亦相对增加,造成植物生长状况受到阴影的影响较大。
2.为固定内层遮光网49的两端,须设置一固定驱动杆57与一活动驱动杆66,使构造变得复杂,并徒增材料的不必要的浪费。
3.内层遮光网49的固定方式为在驱动杆57与驱动杆66的“T”型槽64、67内设有多个相等距离的勾爪48勾持固定遮光网49。但由于每两个相邻勾爪48之间,内层遮光网49并无任何夹持物,因而形成间隙,造成温室内部上、下两层的空气亦会由此间隙产生对流,使温室效应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易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三易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32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MOS延时触摸开关
- 下一篇:插头式薄型直流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