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工平刨机床上的压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3203719.4 | 申请日: | 1993-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99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2-16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春;杜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永春 |
主分类号: | B27C1/04 | 分类号: | B27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工 机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木工机床的改进设计,具体地说是在普通木工平刨机床上加的一种能达到压刨机床加工效果的附加装置。
根据国内市场调查和有关资料检索来看,现有的中、小型木工多用机床一般很少有压刨功能,用户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现有的一些木工多用机床上虽然也有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的附加压刨装置,但因为它们在结构、装配及调整等方面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加工木料时,经常出现将木料夹在木工平刨机床的后工作台面与压刨装置的压刨工作台面之间,使被加工的木料不能顺利推出,再就是压刨装置不能将被加工的木料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很好地压紧在基准面上,所以容易使加工出的木料产生波纹及厚薄不均匀,这种情况在刨削薄板时,更为明显。目前现有的附加压刨装置的压刨工作台上一般是不设置压辊或者是在压刨工作台两端各设置一个压辊。不设置压辊的压刨装置的主要缺点是:施加在被加工木料上的进给力太大,其主要原因是被加工木料与平刨机床上的后工作台和压刨工作台间的摩擦阻力太大,而且对压刨装置中的零部件的制造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所以制造和使用都不方便,在压刨工作台前、后两端各设置一个压辊的压刨装置的主要缺点是:刨削各种木料时,需根据木料的软与硬来调整压辊的伸出量,否则就会出现施加在被加工木料上的刨削进给力太大或者是出现将被加工的木料夹在木工平刨机床的后工作台与压刨装置的压刨工作台之间或者是加工出的木料的几何精度低等问题,而调整压辊的伸出量是比较麻烦的事。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弊病,为社会提供一种操作及调整方便,刨削精度高的木工平刨机床上的附加压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在已有的压刨装置的基础上,填加了一个中间压辊并对原有的两压辊和新加的中间压辊的所在位置重新合理的布置来实现。具体地说是这样实现的,在压刨装置的压刨工作台上设置了三个压辊,其中有两个端压辊分别设置在压刨工作台两端,另一个中间压辊设置在压刨工作台中间,并能保证在压刨装置装在木工平刨机床上时中间压辊在木工平刨机床上的刨刀轴和压刨工作台木料进给端的端压辊之间,中间压辊与木料进给端的端压辊之间下方设置了一个弹性托料板,它能把被加工的木料托撑到压刨工作台的加工基准面上,以保证木料的加工精度。中间压辊到刨刀轴的水平距离越小越好,一般两轴线间的距离为0~10毫米。
本实用新型设置中间压辊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使压刨装置的所有压辊只需要通过一次调整伸出量就能满足不同软硬木料的加工要求,而且不会出现上述已有技术的弊病。在这里所说的只需一次调整压辊的伸出量的量值是按刨削最软木料的伸出量的量值来调整的,这样就彻底解决了木工师傅在加工不同软硬木料时需经常调整压辊的伸出量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木工平刨机床上的压刨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
木工平刨机床的刨刀轴[1]、木工平刨机床的后工作台[2]、后端压辊[3]、轴承[4]、压刨工作台[5]、压刨支架[6]、压刨标尺[7]、刨削厚度调整手轮[0]、压刨指针[9]、中间压辊[10]、进给端压辊[11]、弹性托撑板[12]、被加工的木料[13]、木工平刨机床的前工作台[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压刨装置中的压刨支架[6]固定在木工平刨机床的后工作台[2]上,刨压工作台[5]与压刨支架[6]是用燕尾槽连接起来的,压刨工作台[5]上通过轴承[4]的支撑设置了后端压辊[3]、中间压辊[10]和进给端压辊[11],压刨标尺[7]固定在压刨支架[6]上,压刨指针[9]固定在压刨工作台[5]上,弹性托撑板[12]固定在木工平刨机床的前工作台[14]上,转动刨削厚度调整手轮[8]可使压刨工作台[5]做上、下移动,以满足加工各种厚度木料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与普通木工平刨机床组合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1〉压刨工作台[5]上的后端压辊[3]、中间压辊[10]和进给端压辊[11]最底部的三条母线所确定的加工基准平面要求与木工平刨机床的后工作台[2]的台面平行。
〈2〉木工平刨机床的刨刀轴[1]与中间压辊[10]的水平距离(L)越小越好。
〈3〉所有压辊的伸出量(E)可按不小于刨削最软木料时压辊压入木料的深度值来调整。一般情况伸出量可调在1毫米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永春,未经孙永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37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钻机
- 下一篇:改进型浆类物固液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