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轧纸机之传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93203827.1 | 申请日: | 1993-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665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08 |
发明(设计)人: | 肖辉棕;陈弘明;陈以吕;谢森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辉棕;陈弘明;陈以吕;谢森芳 |
主分类号: | B31B3/00 | 分类号: | B31B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宾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纸机 传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纸机之传动机构。
一般之纸箱制造,是先以厚纸板置于模板上,厚纸板连同模板置于轧纸机机台之平台上,以平台上之输送带将厚纸板及模板送经上、下滚轮之间,受上、下滚轮之挤压,将厚纸板裁出纸箱之形状及所需之压痕。传统之轧纸机提供单人操作及双人操作两种作业方式,当双人操作时,两个人分别站在机台两端之平台末端,一人将厚纸板放在模板上再置于机台一端之平台上,使厚纸板连同模板送经上、下滚轮以裁出所需之纸箱雏形,而由另一端之操作者将纸板取下,换上新的厚纸板进行下一轧纸作业。为适应不同模板及纸板之厚度,上滚轮需做适当之升降调整。如果单人操作时,操作者站在机台一端之平台将厚纸板连同模板送经上、下滚轮轧压,近似于双人操作,但是在轧压后,再将马达自动反转,使模板连同轧压后之厚纸板送回至操作者处,以便换上新的厚纸板进行下一作业。为了确保轧纸品质不在回程时受轧压,当模板及厚纸板回送时,上滚轮向上升,使回送行程中,上滚轮不会压到模板。
请参阅9所示,传统的轧纸机传动机构中,上滚轮之传动齿轮200偏心地设在一圆轮210上,圆轮210之侧边结合一连杆220,藉连杆220拉动圆轮210旋转,使上滚轮之传动齿轮200升降,达上滚轮升降之目的。然而,请注意,驱动传动齿轮200之小齿轮230为固定轴心,但传动齿200之轴心会被移动(当上滚轮上升时),形成两齿轮200、230之间的轴心距离改变,故两者之接触产生间隙(如图10),所以齿轮甚易损坏。通常,小齿轮230以塑料制成,使其噪音降低,但终究仍无法解决问题。
另外,纸箱的大小不一,一般的机台平台仅适用于单一规格之纸箱而制成,用于轧压特定规格之纸箱可适用,但用于其它规格之纸箱时则造成操作的不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纸机之传动机构,使上滚轮升降时,传动齿轮之间不会产生间隙,且平台可部分摺收,而摺收部分之平台无传动动作,以适应不同大小规格之纸箱制造时使用;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于大幅度降低传动时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轧纸机之传动机构的特征是,包括一摆臂,摆臂的一端枢接于机台上,且摆臂之枢轴上结合有传动之中间齿轮,摆臂中间设有上滚轮之传动齿轮且此传动齿轮与上述中间齿轮啮合,以驱动上滚轮转动,一连杆枢接于摆臂之另一端,以举起或降下摆臂之此端,而升降上滚轮,因此,无论上滚轮升或降,均使上滚轮之传动齿轮与中间齿轮二者之轴心保持恒定的距离,确保两者之间正常啮合。
本实用新型纸机之传动确实可克服上滚轮之齿轮移动间隙之发生,消除连杆及汽缸元件之空隙,避免产生噪音,而且可调整平台之规格来适应不同尺寸纸箱制造时之需求。
以下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轧纸机之立体图。
图2及图3为本实用新型轧纸机传动机构摆臂及齿轮组之平面图,分别显示摆臂升及降之状态。
图4及图5分别显示外侧平台传动轴之传动齿轮上离合装置之离合状态。
图6及图7分别显示平台展开及摺收之平面图。
图8为一平面图,显示纸板及模板承载于平台上,以进行轧纸作业。
图9为传统轧纸机之传动机构。
图10显示传统轧纸机之传动齿轮略分离之状态。
轧纸机,示于图1中,在机台之两侧设有平台,机台中设有上、下滚轮240、244以挤压通过之厚纸板241及模板242(如图8),一驱动马达提供动力于原动轴245,以驱动平台上输送带243之输送、带动齿轮组及上、下滚轮之旋转,以及一汽缸及连杆用以带动上滚轮之升降,而下滚轮仅保持在原高度旋转,由于上述之构造与传统者近似且非属本实用新型之特征,故仅简述至此而已。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之传动机构包含一摆臂10,摆臂10之第一端枢接在机台上,第二端结合引动连杆20,以连杆20升降来摆动摆臂10。摆臂10的第一端枢接轴同时结合传动齿轮组之最末中间齿轮30,上滚轮之传动齿轮31设于摆臂10中间,且与中间齿轮30啮合。因此,当连杆20将摆臂10向上举使上滚轮上升时,两齿轮30及31仍保持固定之轴心距及正确啮合,不会产生很大间隙,故能克服传统传动机构之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辉棕;陈弘明;陈以吕;谢森芳,未经肖辉棕;陈弘明;陈以吕;谢森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38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演示仪
- 下一篇:自行车刹车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