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力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93204497.2 | 申请日: | 199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4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蒋龙;王书邦;柴连元;路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B03C1/00 | 分类号: | B03C1/00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海明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力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力分离器,主要用于各种流体、浆体和粉料等物料中,通过手持操作将其中铁磁性杂质吸引后分离去除,达到净化的一种磁力分离器。
通常流体、浆体和粉料等物料中的铁磁性杂质如铁屑是采用筛分,人工挑选,比重不同沉淀或气流分选等传统的方法分离去除。这些方法生产效率低,原始劳动强度大。也有将几块永久磁体插入物料中,人工吸引铁磁性杂质,然后分离从物料中去除。这种方法由于其永磁铁处于开路状态,磁吸引力小,故漏选率高,特别是体积较大和很细小的铁磁性颗粒很容易漏选,并且这种永磁铁吸引上的杂质在与磁铁分离时,由于磁铁的吸引力很难分开,操作很不方便。这都会造成物料净化工作效率低,质量尚需提高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漏选率高,操作不方便之不足,提供一种磁吸引力强,方便耐用,生产效率高的手持永磁式磁力分离器,将此磁力分离器插入物料中吸引铁磁杂质,然后杂质自动脱落从物料中除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来达到。在一个材质是无磁材料的并用无磁材料封住一端的有底园筒中,装入由永磁铁园片(或称园柱)和导磁体园片(或称园柱)沿着园片的轴向相间排列组成的磁路组件,该组件在排列时必须满足与每一块导磁体园片相接触的两块永磁体园片的端部有相同的极性,该组件的总长度根据需要可长可短,但总长度一定得小于无磁材料园筒长度的一半,并且该组件在装入有底园筒以后,与园筒周围应留有能保证该组件在园筒中沿着园筒轴向自由滑动的间隙,最后在无磁材料园筒的开口端插入并其端部与园筒端部固定为一体的塑料手柄。
因为永磁铁园片和导磁体园片沿着园片的轴向相间排列组成的磁路组件,在排列时必须满足与每一块导磁体园片相邻的两块永磁铁园片的端部有相同的极性,这样每一块导磁体园片都聚集了相邻两块永磁铁相同极性的磁力线,成为一个磁力倍增的该磁路组件的新磁极,从而就形成了一个具有多极的磁力更强的磁路组件。每一个新磁极都对物料中铁磁性杂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外由于该磁路组件的长度一定得小于无磁园筒长度的一半,且能在园筒中自由滑动,就可以保证在吸引了铁磁性杂质以后,将该磁力分离器倒置,由于其磁路组件的重力,磁路组件很快滑动到无磁园筒的另一端,此时铁磁性杂质即可自动从无磁园筒外壁脱落,达到自动除去杂质的目的。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为磁力分离器的纵剖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一个无磁不锈钢构成的有底园筒[1]中,装入由稀土钴或稀土铁永磁体园片[2]和纯铁园片[3]延着园片轴向相间排列组成的磁路组件[4]。在排列组成磁路组件[4]时,必须满足与每一块纯铁园片[3]相接触的两块稀土钴或稀土铁园片的端部有相同的极性,或都是N极,或都是S极,这就形成了磁路组件[4]的磁力更强的新磁极。纯铁园片就变成了磁路组件的顺序排列的NSNS……磁极,这些新磁极都对物料中的铁磁性杂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磁路组件[4]根据物料的体积可长可短,但其总长度一定得小于无磁不锈钢有底园筒长度的一半,并且在磁路组件[4]装入园筒外壳[1]中以后,留有能保证组件[4]在园筒[1]中沿轴向自由滑动的间隙,这样在磁力分离器吸引上杂质以后,将其倒置依靠磁路组件[4]的重力使其很快滑动到无磁园筒的另一端。铁磁性杂质失去磁力吸引就可以自动从园筒[1]外壁脱落,达到自动去除杂质的目的。最后在无磁园筒的开口端安装一个硬质塑料手柄,并与园筒端部粘接或机械办法固定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手持式永磁磁力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由于永磁铁和导磁体构成磁路组件具有很强的磁吸引力,可以对物料中杂质的吸引率大大提高,清除杂质的效率和质量也明显提高。
2、由于该磁力分离器设有自动脱落杂质的机构,清除杂质效率高,方便实用。
3、由于是一个棒状有手柄的分离器,故可方便操作,简单易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未经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44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