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力飞行器无效
申请号: | 93205202.9 | 申请日: | 1993-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0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思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思泉 |
主分类号: | B64C31/04 | 分类号: | B64C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服务公司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王永安 |
地址: | 北京市通县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力 飞行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力飞行器,特别是属于三螺旋桨式、扑翼式和螺旋桨与扑翼结合的人力飞行器。
很久以来人们就反复研究用自身的力量操纵机械像鸟一样飞翔天空,在现代航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仍没有放弃这个愿望。美国人设计制造了装在前沿的用脚蹬传动方式使螺旋桨运转产生牵引力的人力飞机,由空气对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人力飞机,成功地完成了人力飞行的壮举。但是,由于这种飞行器翼板长大、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并要求良好的气候条件,又由于只用人的两腿的蹬力,飞行动力不足,一般人不容易完成飞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飞行器飞行动力不足的缺点,充分发挥人体各部的力量,不仅用双腿蹬踏飞轮带动一螺旋桨,同时可用人的两臂再转动二螺旋桨,还设置有可充分发挥肩、背力量的脊托和肩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由于具有了足够的飞行动力,可以缩短并减小机翼,减轻重力,增加了飞行的灵活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人力飞行器由机翼、机架、螺旋桨和滑行轮构成,机翼可有固定式或扑翼式,螺旋桨可以为单尾螺旋桨式和单尾、双前的三螺旋桨式,也可以不用螺旋桨而成为扑翼式人力飞行器。
为了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人力飞行器的结构,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其附图有: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尾螺旋桨与扑翼式人力飞行器的侧向透视图;
图1(B)为图1(A)所示飞行器的驾驶员操作示意图;
图1(C)图1(A)所示飞行器的正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三螺旋桨式人力飞行器的侧向透视图;
图2(B)为图2(A)所示飞行器的驾驶员操作示意图;
图2(C)为图2(A)所示飞行器的正视图;
图3(A)为实用新型的扑翼式人力飞行器的侧向透视图;
图3(B)为图3(A)所示飞行器和驾驶员操作示意图;
图3(C)为图3(A)所示飞行器的正视图。
在图1(A)中:1-滑行轮,2-机架,3-脚蹬子,4-脚蹬臂,5-转轮,6-链条,7-飞轮,8-飞轮轴,9-传动齿轮,10-螺旋桨齿轮,11-螺旋桨轴,12-尾螺旋桨,13-座托,14-脊托,15-双肩顶托,16-右臂力架,17-左臂力架,18-弹力装置,19-右天鹅翅型扑翼,20-左天鹅翅扑翼。
在图2(A)中:21-右臂力摇柄,22-右转轮,23-右链条,24-右飞轮,25-右飞轮轴,26-右螺旋桨,27-机翼,28-左臂力装置(同右臂力装置),29-双肩顶托调节钮,30-座托调节钮,36-翼板架。
中图3(A)中:31-带U形转动轴飞轮,32-U形转动轴,33-右扑翼顶拉杆(架),34-左扑翼顶拉杆(架)。
在图1-3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三种完全用人力操纵的飞行器,现以图1中所示的单尾螺旋桨与扑翼式相结合的人力飞行器的结构和操作过程,驾驶员坐在座托13上,双脚套在可转动的脚蹬子(3)上,转动脚蹬臂(4)使转轮(5)运转,通过转轮(5)上的链条(6)使飞轮(7)运转,飞轮(7)运转带动飞轮轴(8)转动,同时与飞轮轴相连的传动齿轮也随之运转,由通过传动齿轮(9)使螺旋桨齿轮(10)转动,从而使螺旋桨轴(11)转动,螺旋桨轴(11)的转动促使尾螺旋桨(12)旋转,尾螺旋桨(12)开始转动后,桨叶快速切动空气向后流冲,这种空气流冲对桨叶产生推动力,因而产生向前的力,使滑行轮(1)向前滑行。
本实用新型的人力飞行器装有特制的机架(2),其中的座托(13)不但能使人坐在其上,还可托住人的小腹,脊托(14)能起到飞行器作特殊飞行时护背和托背的作用,脊托(14)的上端设有双肩顶托(15),它可托住人的双肩和胸部,座托(13)和双肩顶托(15)可使人在飞行器上形成腹卧式流线型姿势(如附图1(B)所示),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双肩顶托(15)能托住人的双肩,以防止双腿用力踩脚蹬子时人体离开座托(13)时产生的游动,这和人骑自行车上坡时的姿式类似。
由于人的身高不同,在座托(13)下装有座托调节钮(30)和在双肩顶托(15)下方装有双肩顶托调节钮(29)〈参见图2(A)〉,这样可使高矮不同的驾驶员均可充分发挥其身体各部分的全部力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思泉,未经吴思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52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气涡轮增压器涡轮进气壳的改进
- 下一篇:鼻腔异物取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