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水击逆止阀无效
申请号: | 93205328.9 | 申请日: | 1993-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687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1-19 |
发明(设计)人: | 彭国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国雄 |
主分类号: | F16K15/06 | 分类号: | F16K15/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水 击逆止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止阀。
已有高楼大厦的供水通常由马达启动泵浦经输水管路送往各楼层用户,当马达关闭后泵浦自然停止运转,输水管路中的水流即急速下降,由于碰触物体所产生的脉冲会直接冲击马达和其它给水器具,容易造成损坏,并且产生很大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缓水流冲击马达和给水器具的防止水击逆止阀。
防止水击逆止阀包括阀体、三支肋、阀管、套管、阀杆、弹簧和阀座。阀体为中空管状,在阀体上侧开口的周缘以斜向向下延伸三支肋,三支肋端头接一阀管,阀管的中孔处套设一套管,套管的中孔塞设一阀杆,阀杆的下侧向外扩张,使其略呈一倒立的伞形,且在阀杆下侧外环周的底侧设一凹槽,在凹槽内塞设一胶圈,又在阀杆外周环缘与阀杆下侧外张的上侧面套设一弹簧,阀座设在阀体下侧开口的周缘处,且阀杆受弹簧的张力,胶圈抵卡于阀座的上侧,阀体下侧为闭塞状态。
阀体可固设于每层楼的输水管路交接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阀体(1)、支肋(2)、阀管(3)、套管(4)、阀杆(5)、弹簧(6)和阀座(7)所组成。其中阀体为中空管体,在阀体上侧开口的周缘以斜向向下延伸三支肋,三支肋的端头接一阀管,阀管的中孔处套设一套管,套管的中孔塞设一阀杆,阀杆下侧向外扩张,使其略呈一倒立的伞形,且在阀杆下侧外环周的底侧有一凹槽,以便在该处套设一胶圈(51)。同时在阀管外周的环缘与阀杆间套设一弹簧(6),又阀体下侧开口的周缘固设阀座,而阀杆则藉弹簧(6)的伸张,使以其胶圈(51)抵靠于阀座处。阀体底侧为闭塞状态。
以下结合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和突出优点加以说明。
参阅图2,当启动马达开始供水后,水即经管路(8)上升,在水流源源不断被往上输送的情况下,即产生强大的水压,将阀杆(5)向上挤,使杆体由套管(4)上端凸出,并令弹簧(6)变成收缩的状态。由于阀杆的上升使胶圈(51)离开阀座(7),则阀体(1)即转为贯通的开放状况,使水流得以通过逆止阀,经管路(9)向上输送至需要水处。
参阅图3,当关闭马达停止供水后,由于不再向上送水,因此向上的水压随而消失,则弹簧(6)迅速伸张,并推顶阀杆(5)下侧端,使阀杆下降以外环底侧的胶圈(51)抵靠于阀座(7)上端。当阀体(1)底端开口又回复原来的闭塞状态,则阀体上侧管路(9)内的水即无法通过阀体下流至其下侧(8),这样可降低上层管路水流突然水压骤降产生的脉冲,不但可避免对管路、内设施和马达造成损坏,同时又明显降低水流下降所产生的噪音。且由于阀管(3)以三支肋(2)与阀体交接,因此下流的水在通过阀体上侧的开口后,会因与三支肋的接触而使水流分散,更适度降低其冲力,这样阀杆下段所承受的压力当然也明显减少,从而延长了阀杆的使用寿命,降低逆止阀的损坏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国雄,未经彭国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053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